第七百章 光明心思(2/3)

作为中海油技术官僚的代表人物,此时已经是正司局级官员,同时又是中海油最轻年的副总,即使遭受一两次挫折,未来的前程也难限量。

沈淮一方面跟赵秋华、陈宝齐、胡林这些人实在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也不会说孤芳自赏,狂傲到连曹光明、纪成熙这样的党内新生代中坚力量都不亲近。

故而曹光明有什么问题,只要不涉及到核心机密,沈淮都是有问必答,态度好得很。

华南、华东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过十亿的区县都不算罕见,但霞浦的财政收支,两年时间的变化,是从一亿翻到三亿,再从三亿翻到七亿,这个成绩就相当耀眼了;这还是扣除土地收益之后的预算内收入。

曹光明想到自己每次为炼化项目的事情去茂名,地方官员的热情劲,心里是极清楚大型工业项目对地方经济及财政增长的刺激作用。

本来也是信心满满,以为铁定能在香港上市融得资金,却未料兵败滑铁卢除了在总公司内部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曹光明也有些怕见茂名地方官员及群众眼里失望的眼神。

曹光明一时间也是有些心灰意冷,即使跟新浦炼化的合作项目迅速开展,叫他免遭一些被动,但也很难马上就从上市受挫中恢复过来。

曹光明有时也在想,是不是应该调到地方上去发展?

近年来,央企高管调任地方渐成常例。

中海油前任党组书记顾宪文,九三年就调任广南省委副书记,既而担任省长。中海油在茂名的炼化厂立项,也是顾宪文一力促成,没想到项目会此重挫。

曹光明想着他受此打击,到地方想直接担任副省,已经是不可能,甚至到重要地市担任党委书记的可能性都小,但到东南部哪个沿海城市担任市长,积攒些政声、成绩,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曹光明这么想着,与沈淮之间的话题,就不免侧重转到地方建设上来。

华东地区比东华经济发展的城市,比比皆是,而东华之所以瞩目,也已经在很多方面引起高层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的迅速崛起。

东华在产业整体规划、建设、地方投融资平台组建、国企及地方资源整合等等经验跟发展模式,对当前发展较为落后地区,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这些地区的官员真要能学透东华的经验,就容易在地方做出成绩,从而从同侪竞争中脱颖而出。

曹光明的这层认识,也是有过程的。

沈淮最早就考虑到梅钢独力发展炼化项目的难度,有意跟三大国家石油集团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前些年地方搞炼化,拉央企入资的模式也很常见,故而杨林年初就与中海油方面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那时曹光明意气风发,没想过上市融资有失败的可能,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给,故而对梅钢、对新浦、对梅溪也谈不上多深的了解。

香港上市融资计划受挫,曹光明急着找善后的补救措施,成文光主动站出来牵线,他才对梅钢、对东华地方经济崛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也是近两个月以来的事情。

曹光明有兴趣了解,沈淮自然也不会厌烦,就在竹马山上放缓脚步。

梅溪那边发展较早,产业较为成熟,而新浦这边,才刚刚将产业的框架搭起来沈淮就站在竹马山头,跟曹光明介绍新浦未来依托核心企业发展产业集群的一些规划。

依托新浦炼化的化工中间原料供应,以及将来逐渐成熟、扩大的化学品转储港库区建设,疏港路以北的石化产业园,将是北片工业区发展的重心。

临港新城东片区即新浦小镇跟综合码头区之间,是综合产业园区。

目前最大的项目就是长青集团转移进来、投资两亿美元的电子制造基地,加上其他正兴工建设以及确定投资建厂的企业,综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官场之风流人生】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章 光明心思〗地址https://wap.275b.com/0_61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