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1/2)

他们虽然不敢向扶桑军投降,但显然他们知道中原汉人文化的仁慈,没有意外,中原汉人不擅杀俘虏。

城外的百里无忌、百里康见到辽军投降,也轻轻吁了一口气。

如果辽军再不投降,只能火枪兵直接攻城了,因为火炮已经没有几发炮弹了。

火炮的缺点在这个时代是致命的,没有很好的道路,行军和补给相当困难,而火枪兵的射程太近,不过二十丈,如今攻下辽阳城,如何守得住还是问题。

最主要的是,从守城辽军口中得知,耶律璟和铁骑兵已经返回上京,那百里义想必也被掳到上京了,而这个消息就断绝了百里无忌通过军事手段救回百里义的念头。

而事实,凭借现在的实力,辽阳城的明军也无力继续北攻了。

如今,要保住百里义的性命,只能靠交涉了。

但百里无忌绝对不想主动和谈,这个时候谁先提出和谈,那谁就会陷入被动。

百里无忌需要明军在辽阳城坚持到和谈完成,辽阳城辽国东南的重镇,失去辽阳城,辽国就失去了东南的屏障,这是一手大牌,百里无忌不相信,辽国失去辽阳城还睡得着觉。

为防万一,百里无忌派人传令于彭晓,令其舰队北移至辰州(治所建安城,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若遇不测,辽阳城中的明军可向西南辰州撤兵退,到时在舰炮射程的掩护下,安全撤退应该不成问题。

……。

辽阳城失陷的消息传到辽国上京,整个辽国朝廷震动。

明军能轻而易举攻下万人防御的军事重镇,这样的战力不能不让辽国朝廷心惊胆颤,纵然是凶狠残暴、自恃武力的辽帝耶律璟也不禁后怕。

他是见识过明军火枪威力的,但他却没有见识过百炮齐鸣,而此时辽阳城的陷落让他为自己能迅速返回上京而庆幸,由此对耶律撒剌更是心生感激。

这次与扶桑国莫名其妙的战争损失了辽国十七万大军。而与明军的短暂交战,更是令镇国之宝铁骑兵折损了三成,这让耶律璟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辽国与明国不同,契丹族本身就是由各个部族汇聚而成,而整个契丹族人口不过一百多万,辽军真正的组成部分是来自奚、室韦、阻卜等二十多个部落,当然还有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征服的原渤海国。也就是粟末靺鞨族建立的国家,粟末靺鞨族中的黑水靺鞨后来演化成女真族,就是后世满族的祖先。

这么多的部落汇聚在一起才建立了辽国,而真正掌握在辽国朝廷手中的精锐辽军不过四十万人,这其中大部分士兵来自与契丹族相近的部落。

唯有铁骑兵全部是契丹族人组成,故不轻易示人。引为镇国之宝。

而如今十七万大军伤亡,铁骑兵折损,让契丹族对于辽国的统治力明显下降。被辽国掳来的各个民族的外族人开始心生异志,犹以汉人为多,也以汉人为最。

辽国契丹官员和汉人等各族官员纷纷上书请求耶律璟与明国和谈,避免两线开战,同时对辽阳府的陷落。一致请求通过和谈,收回辽阳府。

甚至连当初被耶律阮软禁在祖州(今内蒙巴林左旗西南)的述律平也上书耶律璟与明国罢战,而在写完奏折时,这位七十五岁,名扬南北的述律太后死了。

在辽国上下一片呼声中,耶律璟不得不答应与明国和谈。同时为了安抚以耶律娄国为首的契丹皇族,耶律璟令耶律撒剌为主,宣政殿学士李澣为辅。负责与明国和谈事宜,而底线是明国必须退出辽阳、来远二城,对于燕云十六州的归属,辽国官员虽然有不同意见,在辽帝耶律璟说了一句“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于是再无异议。

辽国此时的中枢官制分为北面官与南面官两大系统。

契丹以东向为上。皇帝宫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代周】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二章〗地址https://wap.275b.com/0_91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