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营田使徐琳(2/3)

商房。”

倪可福道:“长此以往,荆南未必没有一争天下之力。”

孙光宪摇头道:“此为长久之计,需要时日。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时不予荆南,奈何?”

王保义笑道:“所以主上并不是要争天下,而是要做一个强镇,以待天时。”

孙光宪点头道:“这恐怕不是主上的意思。梁先生之算,功在长远。我等都不及他。”

三个老头同时长叹了一口气。

当衙役跑到山腰的村子告知衙门新政的时候,那些老百姓发出了欢呼声,而稍微有些田产,手里有些财产的人就在想是否能够在衙门的新政中得到好处。高保融接到孙光宪送过来的关于成立商房的折子的时候,直接批了,让人送回去。

拓跋恒因为不熟悉情况,而且虽然答应在荆南为官,但是那是要等到战后。现在离开高保融,即便高保融不杀他,其他人也会想办法除掉他,以保证高保融的安全。所以拓跋恒很好奇地看着这些兴奋的老百姓。

唐太宗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说的民,其实并非指这些不通文理的子民,而是指世家子弟的“士民”。

唐文宗后,牛李党争以牛党胜利,庶族官僚占据统治地位而告终,表面上是百姓获得了胜利,但是这个百姓指的是天下士子,而并非真正的百姓。牛李党争造成的后果就是皇权旁落,藩镇横行,国家四分五裂。因为牛党也并非就是代表真正的百姓,只是读书人和贵族之争而已。所以老百姓依然贫苦,该造反的依旧造反。

高保融现在做的,就是试图给这些真正的老百姓一个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足以养家糊口。

“营田使徐琳见过主上。”

营房之外,一个年轻的官员直接在帐外参拜。

高保融笑了:“滚进来吧,今天怎么这么大的礼。”

徐琳,是跟着高保融最长时间的一个官员。营田使是司农直属官员,不过实际上南平国并没有司农这个官职。高保融担任司农前面应该还有一个检校两个字,是后晋石敬瑭称帝改元后,封赏给高保融的。

原本只是一个名义上官员,但是梁震说,在其位,谋其职,当司农,那你就要当好这个司农。

徐琳原本是太原大族,后晋司农少卿,前面也有一个检校。就是不是实职,而是虚职。当时他还非常年轻,只有十七岁,耻于向契丹称臣的后晋当官,所以往南跑。

跑到襄州的时候,知道荆南还有一个和他差不多的司农,于是跑到土州。一看,这个司农还真是司农,在稻田里耕作呢。好在有梁震这尊大佛在土州,徐琳就在土州留了下来,向梁震讨教诗文。

梁震虽然诗文不差,和尚齐己也经常跑过来,但是他自己并不喜欢吟诗作对,喜欢的是国策。

时间一长,就对徐琳不耐烦了。

于是徐琳这个司农少卿和高保融这个司农就混在了一起。高保融终于抱得美人归后就开始在荆南各州县各处走。跟着高保融夫妇的除了女卫,就是徐琳和但是文献王派来跟着高保融的近卫李景威。

徐琳却跪在外面不肯进来。

“主上,您现在是节度使大人,一举一动,千万人的性命就在您手里。您的一个想法,国家就发生了动乱。属下不敢进来。”

梁夫人噗嗤一声笑了。这是徐琳对高保融有意见了。拓跋恒就好奇了,这个营田使胆气不小啊,和高保融关系一定很近,不然不会如此。

高保融反而不急了,坐下来一边看信使送过来的折子,一边问:“好吧,你说吧,你不把话说完,你也就不用进来了。”

徐琳道:“节度使大人就是威风,说收田地就收田地,说收庙产就收庙产。说灭了土司就灭了土司,说给士族一条活路就给士族一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狩宋】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四章 营田使徐琳〗地址https://wap.275b.com/10_100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