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回易继续(2/3)
时间够,还是能慢慢做好的。这次跟船队一起出海的有两个年轻人,都是读书人,汤鷽出事之后,船队在泉州、明州的交易都是他们两个在做,杨丛义对他们两个比较满意,明年船队出海,他肯定会带上他们两个。回易船队规模减小,有他们几个也就够了。”
回易团队是黄琦一手建立的,虽说汤鷽不在了,但杨丛义还在,只要他在,回易的功劳永远就有他一份,若是掺杂进来其他人,回易处被外人占据,他在宫里的地位肯定不保,很快就会被排挤下去,所以不希望任何外人掺和进去。
“既然人手充足,那就让他自己去做。那两个读书人的来历你可清楚?要是没有太大问题,跟礼部吏部知会一声,给他们一个出身,赏他们一个官职,好让他们好好为朝廷做事。”
任何有用的人都应该为朝廷所用,若朝廷不用,不是荒废在山野,就是被其他人所用,区区一个小官职,每年多那点俸禄,赵构根本不在意,能用一点点好处收拢人心,为他所用,帮他赚回大把的钱来花,何乐而不为呢?
“是,小的马上去办。”
“把箱子带下去,妥善保管。运回宫的金银珠宝,入库之前点算清楚,全部登记造册。至于那十船西洋货,能用的,让各宫各殿按需取用,皇室宗亲,每家每户都给他们均分一些,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按品级赏赐,五品以下的京朝官每人也都赏赐一些。剩下的都封存起来,逢年过节再行赏赐。”
赵构吩咐安排之后,黄琦急忙应是。
这可是一个好差事,说不定就能跟各宫各殿的嫔妃、皇后、太后改善关系,进一步稳固他在宫里的地位,甚至是再进一步。
黄琦带着装满银钞的箱子退下,赵构继续批阅各地的奏折文书。
虽然还是问题一大堆,但手里有钱,赵构心里就不再那么着急,受灾了,拨粮拨款赈济,叛乱了,调集禁军镇压,不管多大的事,挥起朱笔,马上平息。
回到临安将钱财和金银宝货交给黄琦后的杨丛义,依然没有时间休息,他和陆游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出售剩余的西洋货。
除了两船无人采购的石头,还有五船货,他们要一一零售,而零售对象则是勋贵和临安以及周边的官吏。
临安回易处放出去的货物零售价格跟集中售卖给商贾的价格一样,只是对采购数量多少设置了上限,即每家每户采购总量不能超过两万贯。
回易处还有西洋货物在售的消息很快在临安传开,一时之间,临安大小商贾以及掌柜闻风而动,将设立在保民坊的回易处围了个水泄不通。
原本在钱塘江边看到宫里来人将货船和神舟全部带走,以为船队已经没有西洋货物对外出售,却不曾想到回易处居然还有一批货,这是最后的采购机会,谁愿意放过?
这些货卖给谁,杨丛义、陆游早有考虑,不是谁想买就能买,他们是要挑人的,说白了就是看关系,回易处要想在临安立足,要想继续做下去,除了皇帝支持,朝中也不能有人天天嘀咕回易不好,不然时间一长,皇帝顶不住压力,撤了回易处也说不定。
杨丛义对回军中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数年前刚进武学时还妄想着能在军中建功立业,自从选将营事件之后,军中建功的心渐渐有些淡了。
大宋君臣对军队和武人看得太严,防范的太紧,生怕军队变强,更怕军队壮大,一有苗头,就迫不及待要将它*,宣威军是这样,几番拆解,如今只剩一个空壳,选将营士气高昂的两万人也是一样,朝廷当初若真想组建一支强军,就应该把他们放在选将营,可惜他们选择组建两支,还全部分散,各驻旧地,最终结局,可想而知。
他如今已经不太想回军中,因为他发现通过回易,一样能稳步高升,甚至比在军中升的更快,只要不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燕王】最新更新章节〖第538章 回易继续〗地址https://wap.275b.com/10_1054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