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聚将议事(2/3)
“明白!”潘诚接令。
“其余人马即刻西进兴仁府休整,三日之后,再派任务!”
“是,大人!”
杨丛义是宿州大军统帅,又对战场情况了如指掌,对于他的安排,一众统制官,自然不会有太多异议。
对他们来说听指挥,能打胜仗,能得奖赏和功勋就行,参议军事,并不是太感兴趣。
聚集在巨野的大军迅速行动,潘诚率领一万五千人东进,再次占领嘉祥,截住济州金军退往巨野、兴仁府的唯一陆路通道,而剩余的两万多兵力,一天后赶到兴仁府。
当天下午,兴仁府留守徐童,亲率留守府一众官吏出东门三里迎接宋军宿州都统制杨丛义入城。
见面之后,徐童当即呈上兴仁府留守大印,以示归附宋廷。
杨丛义将大印接到手中,而后原封不动,交还徐童,并告诉他,兴仁府既然完好无损重归大宋,这留守自然还是徐童来做最为合适。
徐童随即向南,行拜礼,高呼万岁。
宿州大军当天入城。
其实在今天前,袁华率军入城之后,徐童就已经表示过要将留守府大印上交的意思,袁华虽然是前军都统制,却也不敢擅自做主,于是便告诉徐童,等宿州都统制杨大人来了再议。
眼见兴仁府义军,包括陈冲、王皓等人,全都投靠了袁华为首的宋军,徐童对宋军并不了解,着实忐忑不安了好几天。
直到见到杨丛义,上交留守印,后又重得大印,徐童才稍稍心安。
当晚聚将议事,徐童代表留守府出席。
“袁华,你把兴仁府周边目前金军兵力部署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杨丛义居于正中,徐童、袁华一左一右,众将分列左右。
只听袁华道:“七月初四入驻兴仁府之后,我派人四下探查,基本将金人在兴仁府和汴京周围的兵力部署情况摸清楚。兴仁府宣布起义后,西边的济阳县驻军增至两万,其中五千金军东出,驻守在百里外的南彰镇,西北方向的东明县几天之内,驻军增至一万人,南边的曹县原本驻军两千,兴仁府起义,驻军增至五千,我们率军北上之后,兵力已经增至两万人,但我怀疑金军是虚张声势,曹县不可能有那么多驻军。总体上来说,兴仁府周边的金军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大人亲率大军入驻兴仁府之后,我们在这儿的兵力达到三万五千多人,据城坚守,没有三倍兵力,不可能攻破城池!”
“好,兴仁府周边,金军兵力部署情况,大家也都清楚了,在我们大军尚未入城之前,汴京方向只把这里当成了一般起义,并没有特别重视,是以至今还没有派遣大军前来平叛。但在我们入驻之后,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变化,汴京方向可能将要派遣大军前来,不是一万两万,而是五万、十万,甚至有可能是二十万,到时候我们面对的将是一场苦战。”
杨丛义说完,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而后又道:“不过我听说金国北方有更大的叛乱,燕京以北都被反叛势力占据,完颜亮的大部分兵力都被北方叛军所牵制,一时之间,也调不出多少兵力应对其他的小叛乱。是这样吗,徐大人?”
商讨军务,徐童原本以为没他什么事,一听点名,赶紧回道:“确实是这样。辽阳留守完颜雍于正隆六年十月,也就是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率大军南侵,北方兵力空虚之际,在辽阳公开起事,宣布登基称帝。由于完颜雍也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亲孙子,几个月内,北方各州各府和草原一众大小部落纷纷归附完颜雍,他的势力大增,拥兵二十多万,一举占领燕京,意图南下河间府和真定府,完颜亮从长江退兵后,聚兵三十万北上真定、河间府。之前汴京周边的兵力应该不足二十万,一年多来,强征壮丁多次,补充兵力,如今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三十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燕王】最新更新章节〖第676章 聚将议事〗地址https://wap.275b.com/10_1054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