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帝师自决(2/3)
想。”
史浩显然不信,如今朝廷出现巨大变故,谁手里有兵,谁就能占据优势,杨丛义手握十几万大军,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分量,若说无所求,谁都不会相信。
“人生在世,所求者不外乎名和利。如今他手握大军,缺的是权,一旦有权,便可名利双收,莫非他想参与朝政?”何烁一惊。
“他可有提过此事?”史浩心中一紧。
“倒没有明说,但言语之间,或有此意。其中有一言,我记得清楚,他说朝中事他无权置喙,若朝廷有令,他便依令行事。不过令从何出,依谁的令,他并未言明。”
何烁仔细回想当日与杨丛义的几番交谈,力图挖出他真实的立场和意图。
此言入耳,史浩暗惊。
当此之时,杨丛义以手中大军为资本,确实可以呼风唤雨,北上投金,大宋便有灭国之危,而效忠临安,兴仁府以东几十个州府便归了临安统治,赵昚在淮河以北便无立足之地,若向赵昚效忠,至少可与临安隔长江或淮河而治,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占据黄河以北和山东、河北的杨丛义,在当今局势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谁也不敢轻视,甚至还能左右天下格局!
史浩心里极为矛盾,赵昚若想在北方立足,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支撑,否则即便临安不发兵威逼,单单是金人,就足以让他走投无路,可是一旦拉拢杨丛义,让他支持赵昚,那么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历来边关武将入朝掌权,祸患无穷,况且眼下乃非常时期,入朝之后,也不可能罢免他的军权,如此以来,众人头上悬的就不止一把刀了!
要保赵昚皇位,大宋难免分裂,重陷战火之中,还有武将乱政之患,改朝换代之忧,但若不保赵昚皇位,那么他们一众留在兴仁府的文武大臣,又将何去何从?此时回临安,免不了致仕归田的命运,留下的这么多人,谁甘心?
还有,赵昚自暴自弃的态度,也让史浩和一众大臣有力都无处使。
即便如此,史浩等人也绝不甘心就此返回临安去!
他们如今是赵昚的臣子,不是太上皇赵构的臣子!重用他们的皇帝也是赵昚,而不是赵构!
不论陈康伯回临安能争得何种结果,留在兴仁府的文武大臣都不能坐以待毙,赵昚遭受打击,自暴自弃,他们作为臣子却不能放弃!
一天后,史浩再次入行营被拒,赵昚不但不见,还传出话来,自此以后,谁也不见,有事自决!
对于这个学生在此时的表现,史浩失望至极,但却无可奈何。
可越是如此,史浩想要证明自己,维护赵昚皇位的心也越发坚毅。
作为帝师,他怎么能允许别人轻易剥夺他学生的皇位,即便对方是他学生的养父也不行!
经历了漫长的思虑,史浩最终决定冒险一搏,赵昚的皇位必须保住!
如今赵昚谁也不见,留守兴仁府的一众大臣便以史浩为主心骨,史浩想做什么,几乎无人反对,因为只有赵昚继续当皇帝,他们才能保住既有的名和利,他们的诉求与史浩所为一致。
稍稍安置了兴仁府事务之后,史浩轻车简从,直奔大名府。
汴京李显忠和洛阳吴拱,几十年前就有声名,算是前朝老将,与临安有很深的关系,此时不可能争取过来,是以,史浩根本没有考虑他们两人,只把重心放在大名府的杨丛义身上。
二月十一,史浩马不停蹄,赶至大名府。
听闻皇帝的老师史浩不避风尘亲自赶来,杨丛义出城相迎。
“末将杨丛义,见过史相!”
城外,杨丛义率领大名府一众统制将校,给予史浩极大的礼遇。
“杨将军快快请起!”
史浩上前几步,伸出双手扶住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燕王】最新更新章节〖第700章 帝师自决〗地址https://wap.275b.com/10_1054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