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皇帝承诺(2/3)

定决心,杨丛义此话一出,让他的北伐之心更加坚定。

“你放心,有我在,一定保你在外安然统兵,直到收复燕云!”赵看着杨丛义,给了他想要的承诺。

而后接道:“你我相识十几年了,当年在鹜州选将营,我便知道你我志向相同,都想收复北方故土。这么多年,不管期间发生过什么,我都没有怀疑过你收复北方的初心。只要我在,绝不允许有人让你步岳飞后尘!”

“多谢皇上,臣记住了!”面对皇帝承诺,杨丛义没有多说什么。

“还有何要求,只要我能做到,你只管提。”既然已经决定将北伐大业全权交给杨丛义,赵便不再有任何顾忌,只想给他提供一切便利。

“北伐只靠将军冲锋不行,必须要有懂地方懂朝堂的文官随行,因为很多事离不开他们。”杨丛义回道。

“你就直说吧,你想要谁,想让他们去往何地?”一旦做出决定,赵便不再拖泥带水。

皇帝这么一问,杨丛义便不再藏着掖着,只听他说道:“那臣就斗胆直言了。虞允文要主川陕,夺河东、关中,没有他配合不行。沈缙要主山东,北伐物资很多要从山东进入,也只有山东能提供。张孝祥要主大名府,北伐军所需的军需粮草他要就地筹备,负责所有物资后勤供应。辛弃疾要主潞州、辽州,夺取太原府的前沿阵地,需要他去经营。有他们全力协助配合,取河东、关中不会有多大问题,取燕云也有更大的把握。他们几个都是积极的主战派,以前跟臣也认识,有他们配合,臣信任他们!”

赵听完并没有立即给出答复。

想了一会儿之后,方才回道:“虞允文虽然经营过川蜀,可他如今年事已高,还愿不愿意去川蜀主政,尚未可知。沈缙可以调回山东,张孝祥也可以外派大名府。但辛弃疾应该还在江南吧,没听说他来过汴京,既然你点名要他,我会派人把他找来。”

“臣跟虞大人还有些交情,臣可以自己去请他入川。至于辛弃疾,他确实还在江南,也不知道如今在何地任职,他官职不高,找他就不劳烦皇上了,臣请人去找就好。只是到时候,如果朝中有人不待见他,还请皇上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保住,因为也许将来收复北方之后,他还能在稳定北方、稳定民心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好,辛弃疾我会替大宋保住。至于虞允文入川蜀,你还是不要参与了,我亲自跟他说。如何?”

“多谢皇上!”

“还有要求吗?”

“回易船队臣可能还要借用一部分,到时候还请皇上不要多心。”

“只要账目清楚,你只管调用。”

“是,多谢皇上!”

杨丛义初回汴京的这次进宫面圣,耗时三个时辰,谈国事谈家事,甚至还陪皇帝逛了逛御花园,留在宫中与皇帝一起用了御膳。

几天后,赵接连下达几道诏令,全是十分重要的人事调整。

首先是户部郎中张孝祥以户部侍郎外任大名府知府兼京北路安抚使,十日之内赶往大名府赴任,原大名府知府调回汴京待命。

接着礼部侍郎沈缙外任益都府知府兼山东路安抚使,十日之内往山东赴任,原益都府知府回汴京待命。

然后便是如今已年届六十官、居兵部尚书的虞允文,依皇帝诏,他将在一个月内启程,赶赴川蜀,任川陕经略使兼制置使。

三人的先后任命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

朝中原先的主战派,随着宋金议和,多数转为了主和派,而皇帝这次下诏外放地方的几个朝臣都是当年在抗击金国南侵和北伐之战中立下偌大功勋的人。

虞允文不必说,当年在太平渡一战,让他一个文弱书生,名震天下,从此由文入武,几经辗转做到了兵部尚书的高位,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燕王】最新更新章节〖第721章 皇帝承诺〗地址https://wap.275b.com/10_1054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