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分校计划(1/2)

英才教育基金会如果不是挂着“香江”的幌子,外加上高层深谙他们的背景和目的,国家又怎么可能允许英才在首都搞试点,不仅建了学校,而且直接进行管理呢?

孙大海之前有计划在外地建一所英才分校,都已经派人做了初步的调研,就准备将分校建在岛城。

这里不仅有嘉颐国际岛城海滨高尔夫度假村项目,还有源爵酒业、九号火锅店、岁月静好、饕餮之家的分店,以及食为天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几百里外更是有食为天东山省大型综合项目基地,仅仅靠着附近自家企业的子弟,就能满足英才学校超过一半的生源需求。

不过,既然现在黄菲菲提意见了,孙大海决定借此机会将问题一并解决掉。

于是,孙大海让高屹在小本本上又记录了几条:首都英才学校东校区、岛城英才学校以及特区英才学校几项。

这些分校采用同样的建筑方案,由小型托儿所、3*3的育儿园、6*4的小学和6*4的中学为主体,外加生活区、一座标准田径场、一个室内游泳馆,以及一个综合项目馆组成。

这几乎就是现在英才学校的翻版,唯一出入的地方,就是将分散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内,各自为政的几块生活区域统一合并在一起。

经过这样的改动之后,可以预见到,今后的校区不仅整齐美观、协调统一,而且便于管理,能有效提高生活区内老师和同学们的生活质量。

一整套分校建设方案,总占地面积在百亩左右,正常情况下,地方政府都无权决定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归属。

可谁让现在政务院高级领导出面了呢,孙大海要是不知道借机把这些事情都办了,那他也憋搞什么金融投机了。

岛城分校,是早已经做好计划的,今年下半年就将开始前期工作。

首都分校东校区,是孙大海最近才有的想法。这个校区准备建在新宿舍区附近,也就是水锥子公园南门外。

至于特区分校,则是控股公司行政部经理斯蒂文的建议。

随着架设未来系的高速发展,人员增加是十分迅猛。

在大本营香江,目前体系内的外籍员工和内地员工的人数几乎赶上了香江本地员工人数。

尤其是那些应聘了中级或以上的技术和管理型岗位的职工,大多都会拖家带口来到香江就职。

解决职工合理的个人需求,是斯蒂文和他的行政部所要负责的工作范围。其中安排职工子女入学,就是他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之一。

原来职工人数不多,有这种需求的职工人数更少。因此事情很容易解决。

华仁书院、华仁小学是香江比较知名,教学质量有保证的中、小学,它们都在英才教育基金的捐助名单上,解决三五个学生入学或转学,实在是小儿科。

即使某一学校需要接纳的入学人数较多,无非让英才教育基金适当调整下一年度对这所学校的捐助额度也就可以了。

但要是额外插队的学生人数太多,影响到人家学校正常的招生和教学,那也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情。

香江教育署有规定,中小学校开班最低标准为25人。实际每班的学生人数在三、四十人之间,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略多一些。

但香江地价太高,其它成本也居高不下,学校对每一寸空间都会精打细算,挖空心思的提高利用率,所以教室有限,很难增加班级数量。

因此,英才基金原来每年往学校里塞人一般不会超过三十人,而且岔开了年级,尽量保证每个班不超过两人,对学校、班级以及教师的压力并不大。

不过,从去年开始,三十人的心理界限被打破了。华仁小学和华仁中学,分别接收了英才学生二十余人,经过好一阵磋商和协调之后,才算安顿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重新活一次】最新更新章节〖第971章 分校计划〗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38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