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先秦时代——魏国分封与军事政治体系(1/3)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帝国本土与同气连枝的各个宗室外海藩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帝国本土,从张居正时代开始,相权的大幅度增加使得以江南为大本营,代表东南士子豪商利益的江浙楚党超越了自古以来“党争”范畴的所谓牛党,李党,新党旧党之类,在毅宗晚年最终发展成为帝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近代化政党。由其发展而来的民主党到今天依旧是帝国最具影响力的政党之一。
帝国由此逐渐迈入宪政时代,皇帝的权力大范围缩水,形成了极具东方特色的君主立宪政体。
不同于以英国为代表的虚君共和,也不像普鲁士,奥地利那样,皇帝对于内政军事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是控制力的伪君主立宪。帝国的君主立宪体制体现了华夏古老的中庸思想,足够而不过分。
帝国政体,首辅对于议会负责。帝国议会分上下院,帝国皇室在代表贵族皇室利益的上议院一直保持优势,上议院在权力体系中低于代表资本家利益的下议院,同时对下议院进行监督。军事上,帝国皇帝始终保持着不多但足够的影响力。尽管这种军事上面的影响力随着军队国家化的进程在十八世纪之后越来越少,帝国国防军向首辅负责,不过因为大明皇室在外海有着十数个同宗的“兄弟”,本该只具备象征意义的帝国御林军保持了较大的规模和强悍的战斗力,同时对帝国皇帝无限忠诚。集大明以及各个外海藩国朱姓子弟精华的御林军编制远远大于一个军,是近畿及南京以及中都地区唯一的地面部队。因此,也有人将帝国本土的政体成为半虚君共和。
除魏国之外,外海同宗藩国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日本七国
作为原住民的倭族人崇拜强者,有着超强的忍耐性和对**制度的先天依赖与崇拜。因此,距离帝国本土最近的日本七国恰恰是与本土反差最大的藩国,一直保持**政体,王室掌控绝度军权,政权由王国内阁首相领导,首相对国王负责。南洋诸国
军政两个体系互不干涉,王室控制军权,王国内阁负责施政,与日本七国不同的是,南洋诸国内阁对王国国会负责,国王无权干涉内阁施政,内政系统因此保持了独立性。
颖冲,永明郡国与安阳公国
情况与南洋诸国大体相差无几,只是由王室负责的军权受魏王国的领导,安阳公国甚至没有自己的正规海陆军,公国适龄青年全部进入魏军服役。从某种意义来,三国王室将本该自己控制的军权让渡给了魏王,自己成为彻彻底底的橡皮图章。尽管三国在地理上面与魏国不接壤,实际则与魏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三国与魏国的高阳郡国一样,与其是大明的藩属国,不如是魏国的附属。
魏国的情况最为特殊,甚至可以是无法复制的。
在地理位置上,魏国是帝国宗藩体系内与本土相距最远的部分,这导致魏国几乎没办法受到帝国在《凡尔赛条约》之前强大国力带来的威慑力的天然保护。相反,在帝国历次大的危机中,魏国都为帝国存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与其余藩国不同,魏国人从骨子里面就流露着一股遮掩不住的优越感,加之遥远的距离与第二次南美战争期间帝国的不作为产生的疏离感使得魏人不想也不屑于复刻帝国本土的发展轨迹。
魏人的身上有着许多与近代汉民族截然不同的东西。他们重义轻死,彪悍善战;他们勇于国战,也不怯于私斗;他们骄傲倔强,死守传统;他们藐视权威却又极端迷信王权;他们的身上有着先秦时代华夏与轩辕苗裔最纯粹的影子。
魏国的周边环境是所有外海藩国最为恶劣的,几乎没有超过二十年的和平期,这也就意味着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复活的先秦时代——魏国分封与军事政治体系〗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