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皇宫里撒野(1/3)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南都皇城位于城市东部,东西2.5长公里,南北长2公里——字典中从来没有惯例两个字的永乐大帝在继位之后向西拓宽了皇城城墙,于是南都皇城就一改历朝惯常的正方形,变成了很别扭的拉长矩形。
从外表上看,皇城与其护卫的宫城与数百年前初建时候几无区别,南都近些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与喷烟吐火的蒸汽机车、装着内机的汽车这些近代大工业化的产物对这里毫无影响,似乎几百年来,时光在这个曾经作为帝国心脏五十四年的政治核心中一直凝固不前。
不过时代的进步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规制宏大,煊赫辉煌的巨大建筑群落。譬如前朝三大殿西侧、武英殿后面的武楼,不但已经通了电,还安上了新近出现的空调。
一大早,燕王匆匆在洪武门外不远的王府吃过早饭,不到七点半的时候便赶到了武楼。
隔着南北向的御道,武楼对面是楼,武英殿则与华殿相对,明朝宗室男子的爵位上至亲王下到奉恩中尉都是武职,所以依照惯例由皇室亲王负责的南都皇宫管理部的办公场地就放在了武楼,楼内靠左侧的一个隔间就是负责整个皇宫事务的燕王的办公地点。每天上午他都会在这里处理这座一年当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关闭状态的宫殿的繁冗事务,在吃过午饭之后再赶到外五龙桥外、御道西侧的原中军都督府所在地。
五军都督府与御道东侧的除刑部以外的中央五部对应。洪武年间的大明朝正是最为重武轻的时代,武官的品级也远远高过官,因此作为全国卫所管理机构的五座都督府就修建得规制宏大,气势磅礴。
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建筑依然保留着初建时候的风格,其中距离宫城最近、地位也最高的中军都督府仍在使用,作为管理南京的南都留守部的办公场地。
下午是燕王与南都卫戍区镇守魏国公和有着内阁次辅头衔的留守大臣一起处理政务的时间。作为皇室的代表,燕王很少发表意见,不过在卫戍区镇守与留守大臣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却拥有拥有决定权。考虑到帝国勋贵一向以皇室马首是瞻,皇室代表可以就是南都的头号人物。
宪政时代之后,帝国皇室权威大幅度缩水,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的政务与军事权全部移交给民选官主导的内阁,不过唯有南都应天府,北都顺天府与中都凤阳三座都城是例外。唯皇命是从、包括五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的规模庞大的御林军负责着三座城市的防务,三座都城不设市长,由地位超然的皇室代表与负责市政的留守大臣,负责防务的由老勋贵担任的守备一起管理城市。
皇室依然保有一部分实权固然是因为皇室有十几个外海藩国做后盾,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华夏根深蒂固的中庸思想。任何一任的内阁首辅均没有赶尽杀绝,将皇帝彻底变成橡皮图章的想法,而皇室也不为己甚,守着最后的权力很是心满意足。
燕王来的时候,武楼里只来了寥寥几个工作人员,大家习惯了见到这位没什么架子的亲王每天都早早到来,只是打了一个招呼后就各干各的。
通常燕王会给武楼的工作人员打包上几样早点,今天自然也不例外,走进隔间关上门后,听到外面传来的隐约的争抢声和笑闹,燕王笑着摇了摇头,待看到办公桌上已经摞起老高的件,眉头不自觉地就皱到一块儿。
南都皇宫的面积比北京皇宫还要大,且因为部分面积是填湖造陆,地基不稳,加之建筑比北京皇宫年代更为久远,南方的气候也不利于以木质为主的建筑的保养,维护的工作要比北京故宫繁琐得多。
因此,几乎每天燕王都要受到一大堆需要维修的申请,到几个门钉的采买,大到主要殿阁的整体翻修,这些繁冗的工作都需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98章 皇宫里撒野〗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