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大将元帅五重唱(2/3)

发枪团的阵地,该团全部士兵和绝大部分的军官均来自于爱尔兰的首府。

10时整,布军步兵在绵密的徐进弹幕掩护下涌出了阵地,大日耳曼尼亚志愿步兵营的八百余官兵高唱着《尼伯龙根之歌》充当攻击的箭头,来自诸多日耳曼族裔的官兵组成的这个营为了同属日耳曼族裔的布尔人在荒凉的南非战场上忘记了生死,摆出了一个稀疏的散兵线冲向了凯尔特人重兵扼守的阵地。

该营冲击的正面为都柏林燧发枪团的第二营,整个营装备有28支步枪,5支手枪,4挺维克斯中型机枪和两门一磅步兵炮,而他们的对手,大日耳曼尼亚营则有更多的人数和更为精良的装备,在得到了一部分手枪和轻迫击炮的加强后,拥有2挺轻机枪,10挺重机枪和多达25门迫击炮的该营拥有超过当面敌人五倍以上的绝对火力优势。

总人数850人的大日耳曼尼亚营由来自西欧和北欧的诸多日耳曼民族的志愿者们组成,是整个布军来源最为庞杂的部队。成员包括近百瑞典人,挪威人和芬兰人,八十多丹麦人,1名卢森堡人,8,名冰岛人,12名奥地利德意志人,45名瑞士德意志人和名列支敦士登德意志人,其余缺额则由德国现役官兵填充。

该营的三个步兵连长分别由三名年轻的德国陆军现役少尉、如今的布军中尉担任,即一连连长阿道夫·施特劳斯少尉,二连长冯·瓦尔特·海茨库特少尉,三连长冯·哈迈斯坦因少尉,重火力连连长则由曾在炮兵与工程学院学习一年的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少尉担任,该营营长为整个布军守备部队中最年轻的营级主官,此时尚未满19岁的费多尔·冯·博克少尉,此时他则佩戴着布军上尉的军衔。

博克家族成为贵族至此时尚不到三十年,其父老博克在普法战争中为步兵团长,因为屡立战功,在战后晋升少将并于18年被德皇威廉一世加封为贵族。随后老博克迎娶了拥有德国和俄罗斯血统的女爵欧尔卡·海涅·福朗西斯卡·冯·法金汉,而女爵的哥哥正是德国陆军名将,未来继任老毛奇的一战德军第二任参谋长,“凡尔登的刽子手”,德国陆军一级上将埃里希·冯·法金汉。

在未改变的历史时空里,甥舅两人此刻应该正在中国服役,与“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打得不亦乐乎。

此时这五个年轻的少尉一定不会想到,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在四十多年后会有怎样的辉煌,三名步兵连长都成为第三帝国的陆军一级上将也就是大将,勒布与博克则是第三帝国手握重兵的陆军元帅。

军士官们扔掉碍事的大檐帽,光着头高举魏军制式马刀走在最前面,在他们的身后,挺着身体冲锋的日耳曼人举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伴着歌声滚滚向前,在伴随冲击的轻机枪时不时壮胆一般的长点射伴奏中,日耳曼官兵们愈发接近了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英军堑壕和掩体,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维克斯机枪随时可能来到的洗礼。

英军的工事尽管配备合理,纵深深远,可短短的时间使得英国人无法构筑起严密的堑壕网络和环形工事支撑点,缺乏以钢筋水泥构筑的可以充当支撑和指挥部的永备工事,甚至缺乏防御大规模步炮协同进攻中必不可少的铁丝网,只能在面向金伯利的一面拉起几道互不连接的稀疏的铁丝网,最重点位置处不过只有十米宽度。

尽管在热气球上向下俯瞰战场已有另一时空之中一战西线的模样,可人数和火力上几个数量级的差距还是无法完美演绎西线战场上雄兵百万,重炮数千,战场纵横上百公里,一昼夜死伤过十万的跌宕恢弘的大气。

在日耳曼人的两边是同属日耳曼族裔的荷兰志愿步兵营和比利时弗拉芒志愿步兵营,这两个营尽管没有大日耳曼尼亚营那样有德国现役官兵为骨干,不过基于和布尔人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感,士气更为高昂。

这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197章 大将元帅五重唱〗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