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血的岭 十三(2/3)
的“哐当”声音中被粗暴挂断了。
一分钟后,团属重迫击炮连及野炮连齐齐转移火力,炮长们眼含热泪报出熟悉的参数,在变了音的开火声中,夹杂着白磷**的炽烈弹雨准确地将二连的阵地完全盖住,而在炮击之前,残存的二连官兵已经从战壕中杀出,将英军也一同引到空旷处,从而一同消失在夹杂了火光的黄褐色硝烟之中。
等待死亡往往要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这些魏国最忠勇的守护者,即便是在等待死亡降临前的一刻,依然在尽身为战士保家卫国的职责。
炮击在十分钟停歇,硝烟散尽,覆盖范围内的魏英两军几乎全军覆没,尽管尸体大多被打零碎,还是可以看出裹着黄色卡其布的残缺身体零件起码是裹着绿色军服零件的五倍以上。
目睹部下如此悲壮惨烈的场面让徐树铮的眼中噙满的泪水汩汩而下,这位在另一个时空中因为在191年收复外蒙而留名后世并在学方面才华横溢的中华民族英雄,摇晃着虚弱的身体举刀跃起,高喊出这场惨烈战争中外海人最为流光溢彩的口号之一:“外海人,白刃向前!”
弹片纷飞烈焰相连的夜晚中,一个一瘸一拐屁股流血的年轻上校,一群更年轻的满身污渍血迹的士兵,将他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魏国外海人披荆斩棘的历史之中,成为这个勇往直前的汉民族最大分支不屈精神的最为生动的载体。
上校觉得自己的血液快要沸腾,唯有敌人的鲜血才能给自己降温,他高擎战刀,呐喊着毫不畏惧地冲向人数远多于己方的英军队列。在他的身后,目睹营长的英勇,一营的官兵迸发出了极大的勇气与能量,三棱枪刺吞吐着寒芒撞进了人数众多的廓尔喀人散兵线中。
魏军的拼刺技术与他们装备的三棱枪刺一样有名,这种致命的武器与其凝聚着最高深的杀人智慧一往无前的拼刺技术相得益彰。数百年来,在战场上,短兵相接后的胜利者永远都是日月双辉草旗帜引领的黄皮肤大军,无论对手是与英国人,法国人,伊比利亚人还是素来以白刃战闻名天下的俄国人。
廓尔喀人同样也以肉搏战而闻名天下,其威名赫赫的锋利反曲刀的名头正是在肉搏场上得到的,强壮的廓尔喀战士,能够用它一刀就斩下牛头,在另一个时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拉曼战役期间就连精锐的德国非洲军也在这些南亚人的反曲刀下溃不成军。
不过在老于战阵的魏国老兵们看来,这种有着诡异反曲弧线的弯刀除了造型够别致,刀锋也够尖锐以外,并无多少可取之处,其短的尺寸更适合狭窄的堑壕战,在大开大阖的集体肉搏中或许还不如一把杀猪刀有用,南亚人不足一米六的矮身材必然会带来的弊病——如娃娃般的短胳膊在使用弯刀之后也被无限扩大了。
菊花残营长挽起炫目的刀花,由倭族工匠精心打造的仿唐仪刀样式的修长配刃在两名廓尔喀人的喉管上各留下一道精致的伤口,然后高高跃起一脚飞踹,随着清晰的骨头爆裂声传出,包钢的靴头几乎全都陷入第三名廓尔喀人的脸颊里面,落地之后牵到了伤口的上校跳着脚惨叫,然后一声怒喝又挥起了锋利的战刀。
鲜血飞溅中战场上利器入体和刀锋砍断骨头的声音响彻不停,照明弹不时照到一截飞起的残肢,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切口光滑的廓尔喀人的上臂,反曲刀的神话在这一夜破灭,完全敌不过三棱枪刺与军刀的组合。
魏军排成一个个标准的三队形肉搏组,毫不在意眼前有多少敌人,每一个人只是一次又一次以同样的力量和同样的频率单调的突刺,重义轻生的外海人,白刃格斗的风格都带着外海民族的直接与惨烈,我刺你一刀,你必死,你砍我一下,最多重伤,,面对劈砍的反曲刀,几乎不闪不避,以轻伤换重伤,以重伤换死亡,而一旦有人觉得伤重到了离开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拉手榴弹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276章 血的岭 十三〗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