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此重写 二(2/2)

输送金,银,铜等本土稀缺贵金属,数额之巨大完全可以满足帝国造币铸钱的消耗,由此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太宗让位第一个十年内龙江船厂疯狂造船以满足跨太平洋运输的花费,而在这之前,南美明军只是以祥瑞的名义向本土运送了十几头被太宗皇帝称为草泥马的奇怪生物。大明朝野上下也由此看到了海外殖民的巨大利益,彻底改变了原历史时空当中大明从宣德之后渐趋保守的对外战略。

一四三九年,太宗皇帝驾崩东京,留下遗诏就地安葬,帝都长陵则建衣冠冢,供帝国皇室与臣民凭吊祭拜。南美洲的诸定居点全部由幼子朱高燿继承,建藩魏国,以次子汉王后裔建藩高阳郡国,隶属魏国,同时,太宗遗诏中令明军以国初及前朝倭寇事,吊民伐罪,东征倭国。

一四四零年,太宗遗诏传入北京,英宗朝太皇太后,宣宗生母,仁宗朱高炽皇后胡氏力排众议,遵太宗遗诏,明军以帝国中央军即在京三大营各部为主轮换出海征伐。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勋贵们轮番领军与日本各地大名开战,帝国中央军由此保证了最基本的战斗力。在随后瓦剌也先入寇过程中,这被证明为极富先见之明的举动,那些有过外海厮杀经验的军队与勋贵将领成为了左右战局胜败的关键手。

公元一四五一年,年轻的英宗皇帝亲征蒙古,二十余万明军在土木堡被十万也先骑兵包围,时值盛夏季节,明军断水两天,战力大减,也先趁机挥兵掩杀,明军遭遇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惨败,半天之内折损十余万人。危难关头,由英国公张辅统领的两万配备新式前装线膛燧发枪与外海马的大明倭国远征军龙骑兵部队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拱卫年轻的英宗皇帝回到京师。

在随后的北京保卫战中,明军主力在从日本紧急船运回国的三万远征军与五万倭族附庸军的配合下在城下大败蒙古军队。归化的倭族士兵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在城外的野战当中,五万倭族冷兵器纯步兵以几乎全员阵亡的代价杀死超过三万蒙古骑兵,其惨烈勇壮古今罕见。随后明军主力出城掩杀,被倭国归化兵尸山血海的惨烈牺牲所震慑的蒙古人集体性崩溃,仓皇退出长城。

战斗中,远征军惊人的战斗力震撼了京师的皇室与百官。此时,每年通过海外贸易从海外流向本土的大量财富使得东南沿海诸多大家受益,而江南正是明朝中央泰半阁部高官的出身地,这些人成为了外海活动的坚定支持者。也先入寇,正好引出了一个再好不过的介入点。

公元一四五四年,在抚平创伤之后,向来没有妥协习惯的明帝国展开报复性的大规模反击,帝国倭国远征军,交趾布政司驻军,美洲魏国远征军总计十四万大军回国,会同十二万帝国中央军,以英国公张辅为主帅征北大将军,英宗皇帝再次御驾亲征蒙古。

明军三路大军由大宁,大同,榆林三路分进合击,饮马捕鱼儿海,英宗皇帝封禅极北地区,手书“永镇瀚海”四个行楷大字,勒石刻碑,再现洪武年间名将、已革凉国公蓝玉之辉煌壮举。

也先父子被部将杀死,瓦剌群龙无首,由此一蹶不振,退避漠北,之后一部并入鞑靼,一部远走东欧,在其后数百年的时间里作为俄国雇佣军与明帝国北方驻军连年恶战。

一六五五年,英宗于大明门大阅凯旋诸军,帝国内阁首辅,建极殿大学士,靖安伯于谦当场宣布殖民外海成为大明帝国此后最为核心的国策。

至此,由太宗皇帝播下的种子在经过了几近三十年的浇灌之后,冲破了自卑的程朱理学的窠臼,成长于天地之间,华夏由此彻底走向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无论一帆风顺亦或是磕磕绊绊,都注定要一直走下去。;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历史就此重写 二〗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