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北线偏西 五(1/3)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12月16日,16时
喧闹的战场突然间陷入沉寂之中,饱经摧残的褐色土地上飘荡着一层淡淡的灰色烟雾,挂在袅袅烧的木桩上的尸体被烤出尸油,滴落在火焰上发出毛骨悚然的“劈啪”声。
因“作战勇敢,指挥若定,出色完成作战任务”而被师长王世珍上报请求授予勇敢勋章并晋升中校的预2团二营营长,有着鲜明“烤肠嘴唇”的张田少校从他此刻不足五百人的营中选了0名体力精力尚佳的精锐老兵,紧紧跟在成千上万缓缓后撤的阿萨姆人身后。
这天英军的进攻没有取得任何的突破,以彻彻底底的失败而告终,预八师在今非昔比的强大远程火炮掩护下,充分发挥机枪火力优势,以密不透风的弹雨将英国人始终挡在第一道阵地以外,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都没有接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内,两团进攻英军本就士气不高,在士气高昂的魏军一跃而起冲出阵地高喊着“抓俘虏”口号后登时溃不成军仓皇后撤,甚至连出发阵地也放弃了。
一天的战斗下来,两个非洲步兵团合计减员超过2500人,有1100余人走进了魏军的战俘营,这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身体并未有明显的创伤,对于素来悍不畏死的英国非洲殖民地军队而言,仅从此一点就可以看出部队士气之低沉。
随着新年的临近,在西迄拉里哈奥,东至圣何塞长达上百公里的广阔战线上,继之前漫长的对峙和英军业已失败的进攻,英魏两军正式攻守易势,囤积了无数物资和兵员的魏军,终于在山东战场北线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决定性战机,一道东起南太行东麓,西至萨拉多河西畔的巨大木门即将开始致命的旋转,当旋转从南太行山脉碾压至萨拉多河边时,多达上百万的英俄联军将成为历史名词,世界战争史上最为大气恢弘的乐章的初章已经奏响。
而在此之前,为保证推动木门旋转的力量足够,魏军还需要将打出的拳头先收回来。
英非洲第一集团军十余万英军被迫转入防御,殷殷期盼着援军的到来,而援军,却一直没有到来。
位于拉梅尔塞的南非第一军距离非洲第一集团军司令部所在的卡塔马卡仅有十几公里,不过这段路,在世纪之交的第二次英布战争中以行动迅速著称的布尔军队却走了足足48个时,而原因也十分的蹊跷:因为巴耶河上坚固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布尔人渡河之前竟然戏剧性地突然垮塌。
该军的四个工兵营则表现得笨拙且业余,由魏军教官在第二次英布战争之前手把手训练并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布军工兵部队竟然足足花费了四十个多时才将铁路桥不足十五米的缺口合龙,不过博塔中将却十分满意,甚至特意向艾伦比元帅发报,为“工兵部队伙子们以杰出的技能与无畏的勇气在倾盆大雨与满地蚊虫的**下高效疏通交通线”申请勋章,气得艾伦比险些背过气去。事实上,在修复铁路桥期间仅仅下了一场至多持续半个时的细雨,而在干旱贫瘠的魏国中西部高原地带,“满地蚊虫”这样的场面只能出自想象。在修桥期间,多达六万之众的布尔龙骑兵部队无所事事地在巴耶河畔渡过了两天惬意的看戏时光。
经两天的战斗,预八师团尚有12200余名肢体健全毫发无伤的官兵,对于该师1.万人的员额而言,这意味着尚存有五成多一点的战斗步兵,虽然伤筋动骨,却也……
“足够大干一场了!”
一身硝烟与鲜血的冯国璋迈着杀气腾腾的沉重步伐冲进师指,接过勤务兵递过来的慢慢一茶缸凉开水一饮而尽后抢下师长王世珍少将的耳后别着的一根香烟,塞进嘴巴里点后惬意地吸了一口后声若洪钟般大喊道。
“那你的意思?”王世珍抱着肩,视线转到墙上挂着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323章 北线偏西 五〗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