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吹散战场迷雾(1/3)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1908年的1月已经过去了一半,这半个月,对于俄军指挥官尼古拉大公和北线联军前线总指挥艾伦比中将来,是无比艰难无比黯淡的半个月,也是漫长军事生涯中最为不堪回首的半个月。

先是俄军准备良久的雷霆一击被数量很少的魏军生生挡住,魏军防线严密,二十多万俄军重兵集团尸横遍野,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彻底打穿这仅仅由两个师敌人守备的防御体系。

这样出乎意料的战役进程对于关注这场战争的诸**方来是无比震撼的也是难以置信的。对于西方军界而言,这样的进程更是对整个陆军军学理论体系的颠覆,自拿破仑时代以来,欧洲诸强陆军均形成了大同异的进攻优势理论。这一理论,此后为第二次美洲战争,克里木战争,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以及第二次英布战争进程所印证加强,已经成为了绝对的真理。

魏军在俄军的“新年攻势”中以出乎意料的代价守住了主要阵地,让人无法不怀疑旧的理论体系是否仍然适用于速射武器大行其道的新时代。此后,欧洲各国陆军对于未来战争的模式认知产生分歧,老成的保守派仍然坚持旧的经典理论正确无误,即在未来战争中,处于进攻的一方仍然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以青年军官为代表的激进的改革派则认为,随着军队装备的提升,单位建制部队在单位时间内弹药投送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处于进攻的一方,在面对拥有完善野战工事体系和大量机枪的守军时,为了达成突破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敌人,两支实力相差仿佛的军队,倘若两者的装备也并无大的差距,那么一攻一守的双方,伤亡比例将超过一点五比一,甚至是二比一。

魏军随后迅速增援,也体现出新时代的战争,正从过去陆地战争的平面模式向立体模式转变、通过铁路,公路和空中向拉里奥哈至拉瓜迪亚一线汇集援兵的魏军,增兵速度大大高于战前联军的预估,也直接导致了接下来的战局急转直下。在得到数万援军的增援之后,两师守军不但将三倍以上俄军死死挡在阵地之前,甚至尚有余力屡屡发起阵前短促突击,将战局一点点的扭转过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魏军番号出现在战场上,被魏军强悍战斗力所震慑的俄军别无选择,只能孤注一掷,集中大部分兵力和几乎所有重炮集中于拉里奥哈以南敌预步第八师所部当面,然俄军猛攻数十时,不胜,随后魏军大举反击,俄军一路溃退损失惨重,一路推往拉里奥哈,至此,俄军已经失去任何取胜可能。

蓄力已久的魏军攻势凌厉,性能优异的装甲战争发挥了巨大作用,疲惫不堪士气低沉的俄军各个军师旅团建制解体,19日上午丢掉拉里奥哈,魏军秋山集群以大量火炮开路,6个步兵师齐头并进,一路势如破竹,曾经佣兵二十七万之众的俄国远征军如今仅剩不足五万包括尼古拉大公本人在内的残部,被数倍于此的魏军牢牢包围在拉里奥哈以北的群山之中,全军覆没已经进入倒计时。

仗打败了。

俄国远征军,这支集中了全俄国陆军最菁华力量,最优秀官兵,拥有最精良装备,或许是俄国乃至斯拉夫人历史上最为强悍的一支军队,就这样在走上战场之后还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便要彻底消失,十数万俄国陆军的脊梁——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战死沙场,那么孕育了这样一支强大军队的国度,在失去了这样一支力量后,未来的道路又在何方?惹恼了一个如此强大到**的敌人,又会给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否因为这支军队的所作所为,将国家带入灭亡的绝境?那么身为这支军队的统帅,未来又将如何评价自己?罗曼诺夫家族和俄罗斯帝国的耻辱榜单上的第一个位置,会否写上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尼古拉斯的名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369章 吹散战场迷雾〗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