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十月革命预演 上(2/3)
是他后来二重尖锐对立性格的直接来源——对于家人的无限热爱与对人民对政务的无比厌烦。
由于过去与父亲关系紧张(亚历山大三世是事故之前从未认真考虑过让尼古拉二世继位的问题),尼古拉二世并未受到父亲多少言传身教,对于如何统御俄罗斯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缺少经验。
或许对于英国这样虚君共和的国度而言,国君能力低下缺少经验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严谨的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能够负担统治国家的全部责任,但对于皇帝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俄国来,一个过于年轻没有统治国家经验的皇帝对于国家来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20世纪初期的俄国大地,王朝末日景象比比皆是,整个国家犹如坐在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长久的压抑与仇恨一旦爆发,随时可能倾覆享国三百余载的罗曼诺夫王朝。在尼古拉二世迄今为止统治国家的十五年间,俄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国势每况愈下,大量的农民陷入破产境地,数量急剧增加的产业工人待遇低劣,贫富差距大到难以想象的境地。
由于俄国工业落后财政困难,以发放高利贷著称的法国资本家迅速控制了整个俄国的财政和金融体系,德国则利用距离优势占领了俄国市场,遍布国内的法国奢饰品和德国工业制成品让初生的俄国民族工业举步维艰,来自法国数以十亿计法郎的海量贷款让俄国在不知不觉中便被绑在法国这个被伟大圣皇亚历山大一世称为“罗曼诺夫永恒死敌”的国家的战车,可以毫不夸张地,1910年代前后的俄国,离开法国资本整个国家立刻便会陷入崩溃。
因此,尽管发自内心地厌恶政事,尼古拉二世依然十分清楚法国尤其是法国资本对于他治下的帝国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现代战争打得便是综合国力,或者更干脆地就是在打钱,只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拥有1.2亿在欧洲看来几乎是无穷无尽人口的俄国便能靠着战斗民族的凶狠顽强和北亚东欧恶劣的自然条件与东方咄咄逼人的明帝国一直周旋下去,甚至能横扫整个欧洲,让易北河与多瑙河成为东西欧天然的政治疆界。
“圣明无过陛下!”维特起身鞠躬,恭敬回道:“帝国远征军陆军虽然全军覆没,但大部分人并未战死,而是被敌人俘获。这些斯拉夫勇士们并非缺少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勇气,只是牺牲在距离帝国万里之遥与我们利益并无多少关联的地方并不值得,所以以尼古拉大公殿下为首的将士们才选择忍辱负重,留下有用之躯以为帝国效力,他们已经归国,就在郊外的军营休养生息,随时等待陛下的召唤。
而我们的海军损失轻微,官兵们在经历了两次横渡大洋的艰苦历练之后进步飞速,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帝国海军已经是波罗的海之内当之无愧的最强者,无论是霍亨佐伦家族的德国海军还是恰尔托雷斯基家族名下的波兰海军亦或是贝尔纳多特王朝统御的瑞典海军,均不是我们的对手。”
见尼古拉的表情渐渐舒缓,露出一丝满意矜持的笑意,维特长舒一口气,心里期盼着心情好转的皇帝陛下一会儿能够听进去自己的逆耳忠言。
维特深知自己并不受沙皇喜欢,源自于德意志人血脉最深处的刻板诚实让他总是忍不住给被溜须拍马者包围的皇帝泼冷水,而在财政大臣任内考虑周全兼顾各阶层利益的时政方针尽管让俄国锅里蒸蒸日上,跃居世界第一流强国,却也得罪了几乎所有人。
他同样清楚,皇帝强忍着厌恶召见他,正是因为他在财政大臣任内与法国银行资本家之间形成的良好关系,希望他能够在这个由于法国在第三次美洲战争失败资本大幅度撤向国内的恶劣时期能够力挽狂澜,为俄国筹措海量的国外贷款,从而渡过危机。他也十分清楚,一旦借款到位,他便再无利用价值,无论是尼古拉皇帝,斯托雷平,还是其他俄国掌权者都不会允许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446章 十月革命预演 上〗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