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1915年下半年的欧洲征战(1/3)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并加关注,给《明波万里》更多支持!

意大利宣战之时,隶属于奥地利皇家和王家防卫军的蒂罗尔射手部队总计拥有三个野战山地兵团和一个基干团,他们和帝国国防军的四个蒂罗尔猎兵团构成了奥匈帝国总计由10个团组成的山地兵部队的基干力量。

随着战争爆发,来自蒂罗尔阿尔卑斯山区性情彪悍吃苦耐劳的德意志山民们迅速填满了基干团,随后在卡索迎来了意大利人的进攻。

投入到一线的意军超过七十万人,其中直接参战部队就超过了0万,却始终无法突破四个蒂罗尔射手团的防线,在兵力对比超过一比二十的悬殊差距下,蒂罗尔人却以很的伤亡守住了阵地,并让意大利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双方伤亡比例达到惊人的21世界美军欺负三流国才有的1比150,为奥军主力的到来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8月中旬,反应迟缓的奥军才将靠近阿尔卑斯山区的5个由补充营新建的二线步兵师送到前线,皇家和王家防卫军也从奥地利边境各省动员近四万人的后备兵,使奥匈前线部队增加到近10万人两个军的规模。

由于在对俄作战中损失了大量重武器,加之开战以来对外贸易通道被切断,战略储备不多的奥匈军火生产在1915年大幅下降,战前重炮部队冠绝世界的奥军此时除了少部分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嫡系子弟兵外装备火炮的数量严重不足,这些二线部队情况就更为恶劣。

近10万奥军仅仅拥有不足150门大炮,而且其中还有三分之二是德国通过铁路紧急转运而来的在东线缴获的俄军大炮,但就是这些装备很差的奥军二线部队,却很快稳定住了战线。

开战几个星期,意大利人的0万大军仅仅向北推进了不到5公里,以这样蜗牛般的进度,意军或许到下一个世界也休想跨过阿尔卑斯山攻入奥匈腹地。

22日,博罗耶维奇将军率领奥匈第四集团军抵达前线,意军总参谋长卡尔多纳上将决心转移进攻方向,集中第二和第三集团军的19师20万人以及数百门大炮在东部距离塞尔维亚较近且交通更为便利的东部边境伊松佐河地区兵分三路向奥军发起攻势,意大利海军封锁出动舰队配合陆军封锁亚得里亚海,剑锋直指的里雅斯特。

2日,意军集中七百门大炮进行声势浩大的弹幕射击,炮击整整持续七天,从意军阵地向东望去,数十万枚炮弹将奥军在伊松佐河东岸的阵地炸得一片狼藉。然而,奥军依托阿尔卑斯山构筑的坚固阵地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博伊纳将军指挥的1个奥军二线步兵师计10万大军在东岸高地和要塞严阵以待意军的到来。

0日上午七时,炮击停止,意军从阵地上蜂拥而出,然而意军长达七天的无用炮击非但未取得任何战果,却让奥军准确判断出了对手的主攻方向,随后做出针对性部署,博罗耶维奇将司令部迁往贝尔多,从博伊纳将军手中接过了指挥权,并将奥军最精锐的全部由战前常备部队编成的第20军调至前线,至意军发起冲锋时,奥军在意军攻击正面的部队有8个师11.5万人,其中投入作战部队8.万人。

意军第二集团军在六个渡口试图强渡伊松佐河,大批步兵冒着枪林弹雨乘坐木船渡河,却无力攀爬东岸的悬崖峭壁,在奥军56挺机枪组成的密集火网前尸横遍野,密集的尸体几乎让伊松佐河断流。

与此同时,意军第三集团军猛攻蒙法科纳高地与萨格拉多高地之间约20公里相对低矮平缓的鞍部,然而意大利步兵部队极不适应山地作战,奥军在两大高地精心布置的交叉火力点形成致命的侧射火力,布置在棱线的奥军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492章 1915年下半年的欧洲征战〗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