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南部美洲的龙哮 下(1/3)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对于一战,朱猷枞的目标很明确——其一,将巴拿马运河以南美洲完全置于魏国控制之下,并确保对这条极为重要的运河拥有支配性的地位,以此在未来美洲龙与鹰的二元竞争中占据先手。

十年时间,从一个面积不过三百万平方公里上下的区域性强国,一跃成为占据一个面积一千八百万平方公里整片大陆的超级帝国,这其中必然伴随着血雨腥风以及对非魏国区域的残酷压榨,从人道角度来讲难称正义。但这个时代以及之前和之后,道义和规矩向来是由强者制定而弱者必须遵守的片面契约,这不公平,但很现实。

其二,在战后以条约形式确定对赤道以南非洲目前魏军已经攻占并控制的各个原英属葡属殖民地的占有,依靠新平以及外海人最“铁”的盟友南非成为非洲大陆最强大的势力。

其三,英属尼日利亚独立,建立一个亲魏国的豪萨——富拉尼人政权,并对魏国人唯一的殖民地远英属塞拉利昂提供支持。

魏国并不会在一战之后就谋求世界霸权,外海人的国度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越过宗主国并站在世界之巅与整个世界为敌的程度。魏国首先要立足在南半球取得优势,并以外海人联盟为后盾,依托非洲势力范围丰富的资源和近乎排他性的潜力巨大的市场,在美洲内部的竞争中击败美利坚,在战间20年的休假期卧薪尝胆,为下一场战争做好准备,那场战争结束之后才是外海人登临世界之巅的最佳时机。

在一战时期就与美利坚决一生死,这不可能也不现实,美洲两大强国虽然因为注定要倒下一个而水火不容,但在防备外来势力插手美洲事务方面,却是心有灵犀。

道理十分简单——只要龙与鹰都没能在综合国力上将老欧洲和明帝国远远甩在身后,两者之间就不可能打生打死,因为失败者固然会一蹶不振退出大争之世的舞台中央,胜利者也必然元气大伤,无法在面对贪婪且不怀好意的外来者时保住果实。

因此,朱猷枞谋求的便是由于美国放缓主力舰建造计划而魏国提前完成了海军造舰计划,魏国从军队到整个社会对美国的普遍心理优势,只要有这个心理优势,他宁愿付出得罪几乎所有盟友的代价而暂时退出战争一年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战争永远比拼的都是国力强弱,一时的军容之盛根本不足以保证能够赢得最终胜利,在波兰和西欧无人能挡的第三帝国装甲铁骑,在太平洋战场纵横驰骋的旧日本陆海军都曾经风头一时无两,终究还是由于国力的因素败给了更能持久的反法西斯同盟国。

但强弱并非绝对,以贫弱国力战胜强大百倍敌人的战例虽然凤毛麟角却并等于不可能。

在另一个时空,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一个几乎不能生产任何重武器的千疮百孔的农业国,一支几乎全部由盲农夫组成的军队,在寒冷崎岖的北高丽山区,他们用最简陋的武器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殊死搏杀,在为这支军队和这支军队身后的国家和人民赢得了整个世界尊重的同时,竟然让敌人付出了比自身更大的伤亡代价(感谢南棒子伪军的杰出贡献)。

前世今生,朱猷枞一直坚信这样一个道理:一个真正觉醒的东方国家,其东方式的智慧和东方式的坚忍顽强不惧牺牲的民族精神以及忍受饥寒困苦的高贵品格,让东方人在同等条件下几乎不可能输给韧性不佳贪生怕死的西方人。即便东方人处于弱势一方,若己方能够万众一心指挥得当,依然可以战胜强大得多的敌人。在另一个时空,无论是一战之前的日俄战争,还是二战之后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魏国与美利坚综合国力相差无几的前提下,两支军队在物质层面能够获得的支持并无太多差别,而东方民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502章 南部美洲的龙哮 下〗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