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差点苟到最后的老爹(2/2)

了这个老光棍。

老话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被贬涯州的云家躲过了中原的纷乱,云海在涯州也搞了个隋唐版的“临高启明”,建立了很多工坊,还在原来的登州水军基础上组建了南海舰队。工业之光即将照亮这片古老的土地。

武德二年,头发几乎全白的他和年过四十的李氏生下了一个孩子,也就是云浩。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沐浴在工业时代的浪潮中,他联系了已经称帝的老友李渊和支持李渊的几大门阀,想要推广手中的科技。

一开始的工业化进行的很顺利,水泥,小高炉,玻璃制造,煤炭的应用,这些都很好的在长安周围铺开,三方赚的是盆满钵溢,云海被李渊封“靖海郡公”,大唐也依靠这些收益快速统一了中原,眼看大唐盛世即将降临。

可当朝廷开始推广印刷机和半自动纸浆生产线时,以清河崔氏和太原王氏为首的几大世家突然反水,以云家佣兵自重为由险些至云家于死地,若不是彪悍的李氏帅南海舰队封锁登州码头扣留世家海船并向李渊传去私信,云海可能就被怨死在长安了。

李渊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世家的打算,但他却动不了世家,迫于压力他将云海销爵一级,命其镇守海南,手中的南海舰队也被一分为二,一部分驻扎涯州由云海负责,一部分留在登州成立登州舰队来代替原来的登州水军,这部分舰队归太子李建成统领。

还未建成的印刷厂被推平,筹备中的大唐皇家学院和图书馆计划也无疾而终,武德四年,大唐的工业化之路戛然而止。

云海回到涯州,留下这封信以警后人,不就便郁郁而终,李渊为其定谥号为“忠勇”,称“靖海忠勇郡公”。

在云浩看来老爹的失败是必然的,那就是时代的限制,时代限制了他对历史的认知。

那本看似重要的《中国通史》毕竟只是一本相对通俗一点的课本,当然不会去深究自汉以来就无比强大的世家在时代发展中的影响力,最多只是提及一下他们的存在。

云浩不同,他来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就算是没有特意研究历史,在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平台上的见闻也让他对历史有着更深刻理解,而不是照着课本去理解历史。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吧!

放下这封很是沉重的信,云浩不由感叹:“您老人家已经做的够好了,下面就看我的了。”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盛唐开始于南海】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章 差点苟到最后的老爹〗地址https://wap.275b.com/135_135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