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2/3)

于自小家境不好,所以时异常勤奋和努力,最终有部分人金榜题名后平步青云。

但这些人掌权之后,由于穷怕了的缘故,所以对金钱美色的贪念远超一般人。

他们会不择手段的攫取大量财富以供自己享乐,对治下的百姓更加狠厉和残忍,早就忘了自己和家人穷困时的凄凉与悲惨。

刚放下要饭棍子就打叫花子,这句俗语就是对这些人最好的写照。

但不管怎么说,甭管是世家还是贫寒出身,只要科举制度不变,将来治理天下还得靠着这帮人。这同样也是一种平衡的策略,科举也是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

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就是执掌大权,号令天下。一方督抚、六部主官、入阁参赞机务,这是官场中人都想达成的目标。

不经州县不得擢升高位这只是一条。吏部对地方官期满的考核也不会是单方面的,而是会在地方御史与锦衣卫的严格监督下进行,以各种指标作为具体参照,达不到者将会记档,将来拔擢时有污点者在仕途上将会难以寸进。

吏部尚书周云打破沉寂出列奏道:“臣有一事不明!敢问圣上,五年之期有何寓意?现下地方官每任为三年,圣上所言五年让臣有些疑惑,臣愚钝,还请圣上为臣解惑!”

周云已由吏部左侍郎的位子被朱由检力排众议擢为吏部尚书,朱由检看中他的正是善于揣摩和逢迎自己的心思。听话的大臣才是好臣子,敢于仗义执言的有督察院那两位就够了,能不折不扣执行自己意志的臣子必须要重用。

朱由检笑道:“是朕疏忽了!朕意欲将地方官之任期由三年延长为五年,故此有适才之说!吏部诸卿回去后行文各地,自现今最后一任止,下一任起始,地方官任期改为五年!”

周云施礼接旨退回。

他未再出言多问,既是圣意已决,他不会轻易反驳皇帝的旨意,再说三年改五年也不是多大的事。

作为最有资格入阁的礼部尚书,张国维当然要问清楚皇帝为何接二连三更改祖制,尤其是不经州县不得入朝堂一事,这可是关系到以后朝堂政局走向的大事。

他施礼奏道:“自隋唐开科取士至今数朝,臣皆未闻有不经州县不得入朝堂之说。历朝历代名臣辈出,却少有久历地方者,许多名臣甚至从未出任地方官,但不妨碍其成为青史中人。圣上骤出此举,岂不是使得现今朝堂众臣绝了入阁之心?臣不敢苟同,还请圣上三思!”

除了温体仁等几位阁臣以及周云事不关己以外,其余众臣纷纷引经据典,坚决反对朱由检擅改祖制之举。

开什么玩笑,在场的除了吏部天官不能入阁以外,其他人都具备入阁的资格。这还眼巴巴盼着温体仁等几位阁老致仕后能更进一步呢,你这一改,把我们晋升之途彻底断绝,这不是明摆着瞧不上我们吗?

朱由检这才意识到,自己是灯下黑了。

光想着让以后朝堂上的决策者们先在地方历练一番,具备了丰富的治政经验后再行重用,却忘了眼前这拨大部分未在地方待过的老家伙了。

无奈之下,朱由检最后只得妥协,不得入朝堂的条文改为从此次会试中榜者履任后施行,众臣方才罢休。

议事不欢而散,眼见已近午时,朱由检带着李二喜回了坤宁宫。

穿越回来已经快两年了,自己从武英殿回到后宫居住后也是各宫轮流安歇,可周后与田贵妃、袁妃等人都未传出有喜的动静,这一度让朱由检怀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出了问题。

几位御医轮流给朱由检把脉诊断后,一致认为圣上身体非常康健,只要勤加耕耘就必会有所收获。前面的太子等人已经证明,圣上注定是多子之身,现在的结果可能是忧心国事才导致的。之后吴有性给朱由检开了补身子的药方,嘱他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崇祯八年】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地址https://wap.275b.com/13_1332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