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首次科举(2/3)

离开,故此需要做一些准备。但这也给了部分心怀侥幸之人可乘之机,据张钦所知,有些参试考生便将主意打在了这上面,准备在自己的行囊之中进行夹带。

以钱益才学,自然是不需要夹带的。但是,他并不是真正来参加科举,而是奉嬴祝之命前来搅局,所以他若有所夹带,所携者就不会是小抄答案那么简单了。

军士们对每一位近前的学子都进行检查,很快就轮到了二人。

钱益被引到最左的那间门前,一番搜检之后,他被请进了门内。几乎同时,张钦也检查完毕,进入了国子监之内。

两人相视一笑。

“据我所知,此次参考之人足足有一千五百余,今日正科,人人皆考,以这个速度,只怕一个时辰都搜检不完。”张钦说道。

“如今只是入场时间,等正式开试还有一个时辰,若是真不能全部搜检入内……”钱益摇了摇头,“以赵公行事,不会出此疏漏。”

如同他们料想的那样,起初搜检比较慢是因为所有人都不熟悉过程,但此次被抽调来进行搜检的,都是军中精明强干之士,故此在搜检了十余人之后,他们的熟练程度大增,速度也就越来越快。张钦与钱益在门口看了一会儿,和他们一样入内的人便已经过百,再又过了一盏茶功夫,人数又翻了一倍。

“你我也入场吧?”张钦道。

钱益笑道:“小弟是乙考场第二十八号,张兄呢?”

“这倒可惜了,愚兄我是丙考场第四十五号。”张钦道。

两人的考场是国子监中相领的两间院子——在确定会举行科举之后,国子监便进行了扩建,新建了诸多院子,并且给这些院子都搭起了顶棚,这些院子便是科举的试场,每个院子当中,又被木板分隔成一百个席位,此次参考一千五百余人,一共动用了十八间院子。

两人便在国子监前院揖手道别,然后各自赶往各自的考场。张钦初时还在琢磨,钱益究竟会如何完成嬴祝交给他的使命,但当他真正迈入丙字考场之后,他便将这些杂乱的猜测都抛到了脑后。

他不想错失在这第一次科举中扬名的机会。

因为是初次组织科举的缘故,所以这次所开科目只能说是一次尝试。每个参与考试之人,必须报考正科与两门副科——许多不许少,所谓正科,考的内容就是去年底才颁布天下的《道统》一书,所谓副科,则是明算、格物、明法、实务、兵法。这个科目的设置与赵和最初的设想有很大的出入,倒不是赵和做出了让步,而是主持这次科举的李非提出,既然要改革,那就改革得更彻底些。原本赵和是想以道统为正科,以百家为副科,即考生除了考道统之外,还可以另选二家之说进行考试,以此来促使学子们打破门户之见,博采百家之长。李非则以为反正“道统”已经将百家之间的门户壁垒打破了,再去单独为一家学说开科,反而不美,倒不如选择对于国计民生最有用的一些领域分科考试,所考的内容同样也集百家之长:比如明算一科,便是将儒家、阴阳家、墨家和工家(公输班)等诸多学派中有关计算之术合而为一;再如格物一科,则是将商家、农家、墨家学说之中研究物性之理合于一处。在抛去治国执政上的理念之争后,各家在这些具体术理上的分歧并不大,因此将之融合汇编的难度,也比赵和最初想的要小。

自然,李非也藏有私心,比如说明法一科,对于他所属的法家来说极为有利,甚至可以说,所谓明法,根本上就是为法家单独设科了。不过李非的这点私心,在赵和的容忍范围之内,而且大秦也确实需要大量熟悉法律与制度的官吏——在赵和的计划之中,是要将地方官的司法之权给剥离开来,通过设立刑部的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帝国星穹】最新更新章节〖二二、首次科举〗地址https://wap.275b.com/13_1350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