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此人如何(2/3)
赵和以护国公的身份主持朝政,百官大小事务都须向他汇报,常晏与陈阳等谏他勿亲征的一个重要理由,便是他若离京,必使政事荒怠。于是赵和便下令中枢各职能部门,除留下副佐之官守着衙署,别人尽皆随他出征,方便处置政务。此令一下,一时之间,咸阳城中鸡飞狗跳,百官中埋怨者甚众。>
赵和对此,自然是充耳不闻。>
“护国公明知我之意不是这个……”陈阳老脸有些发紫。>
“陈公,西域战事吃紧,我要在一年之内扫平不臣,以集中国力,应对火妖!”赵和叹了口气,这老头儿确实不是什么老实人,但装了这么多年的老实人,至少在外形上看起来象那么回事了。因此他也不吝多费几句言语,全当是为他在这两年时间里辛苦吧。>
陈阳默然而退。>
他退回那些大臣之中,大臣们看他神情,便知道此次劝谏又没有效果,一个个甚是失望。>
中枢随行的大臣之中,一大半是北方人,他们当中很多人明知道如今江南已经繁华丰盛,但在他们印象里,南方却还是蛮夷之居、瘴疠之地。他们骑马都是好手,可是若要跑到遍布水网的江南去乘船……>
更何况还有水土不服和疾疫流行这两个危及性命的大敌!>
说起来也与大秦用人之政有关。虽然大秦自商君以来便容纳天下贤才,但朝堂之上的主要官员,特别是那些负责办理具体事务的中下层官员,基本上都是关中之人,至少是北方人。哪怕到了如今,不少南方人也身居高位,可从总数来看,朝堂之上,七成官员是北方人,四成官员是关中人。此前无论是晁冲之卷入政变,还是钱益破坏科举,都与这地域矛盾有关系。哪怕是赵和新政,大肆提拔稷下一系的官员,还通过科举选择出了两批一共五百余名年轻官员,但从总体来看,朝堂上官员的地域格局并无根本变化。>
北方人居多,去南方自然是会水土不服的,哪怕赵和所选的南征时间是冬季,已经避开了南方的酷暑,众人依然心怀恐惧。>
“我听闻江南之地,不唯夏日里酷暑难耐,便是冬日,也阴冷潮湿,比起咱们北方还要觉得冷……同样的衣裳,在关中未必冻死,在江南却会冻死!”>
“我还听闻鄱阳之地,多虫疫之灾,仁皇帝在时,便曾治理,但如今又死灰复燃……”>
“原本只需要一员偏将便可了事,护国公为何非要亲征!”>
“护国公向来虚怀若谷,要不……哪怕再去进谏?”>
众人小声议论里,陈阳来到了常晏身边,苦笑着道:“常公,丞相!”>
其余百官多是乘马,但常晏这样的老人却是有优待,他乘的是辆马车。此时他在车上闭着眼睛打瞌睡,陈阳连叫了他两声,他才猛然惊醒,抹了一把口涎:“到哪了,是不是吃饭了?”>
陈阳怒视着他:“丞相在别人面前装装倒还罢了,在我面前为何还要装,莫要忘了,这装痴扮傻还是我教的你!”>
此言倒是不假,虽然常晏很早就懂得要当好官就必须会装傻的道理,但他真正掌握装傻的真谛,还是在与陈阳共事、见识到此人风范之后。闻得此言,常晏哈哈一笑:“陈公何必动怒,老夫也不会装痴扮傻……”>
陈阳看着这老狐狸的脸,不由有些闷闷不乐。>
常晏也在心里冷笑了一声。>
此前二人在政务上的配合做得不错,但若因此就以为二人真有什么深厚的交情,那就大错特错了。>
常晏能当上丞相,靠的是他以一把年纪之身,仍然亲赴西域,将中央政变与北军之乱的消息传给赵和。这个位置来之不易,他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帝国星穹】最新更新章节〖五十、此人如何〗地址https://wap.275b.com/13_1350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