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李嗣源出征魏州(2/3)

李存勖伐蜀仅动用了五万军队,头一批李继曮部已北归,中军主力李继岌部的大部份还停留在剑门关以北,后卫部队大多又随康延孝造了反,故而这些围城军队都是以前蜀的降兵为主。

前蜀降兵加入后唐军队的时间很短,对李存勖苛待将士的种种行径还没什么感觉,所以反而不像中原各镇的军队那样,对李存勖充满仇恨,军心思变,人人欲反。因此,康延孝虽然身为大将,却没有小校赵在礼和小兵皇甫晖那样的好运气,他的失败,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

比康延孝更背的,是自封安国留后的赵太。三月一日,招讨副使李绍真在会合了成德的援兵之后,攻陷邢州,生擒了赵太,安国镇的兵变被平定。在讨伐赵太的时候,归李绍真指挥的只有成德援兵五千人。在这支军队中,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

第一个人叫安重诲,他是当年被李克用派去救援朱瑄、朱谨兄弟,而战死的勇将安福迁之子。安重诲很早就投身军旅,追随李嗣源征战四方。等李嗣源升任安国节度使,安重诲就任中门使。之后,不论李嗣源调任何镇,安重诲都是他的中门使。

在李存勖称帝之前,还兼任河东、魏博、卢龙三镇节度使之时,他的中门使叫郭崇韬。安重诲则在李嗣源心腹中的地位,与郭崇韬在李存勖心腹里的位置相同。

第二个重要的人物,是李嗣源的女婿,在胡柳陂会战时,立过功的石敬塘。石敬瑭在李嗣源的心腹中,位列第三,在李从珂、安重诲之后。

再说平定邢州后,李绍真便率部南下,参与对魏博叛军的讨伐。三月四日,李绍真到达魏州城外,下令将邢州兵变的头目赵太等人押到城下,在城上叛军能够看清楚的距离内斩首示众:瞧见没?这就是造反的下场!

以皇甫晖为首的亡命徒们知道失败就活不了,更加坚定了死守顽抗的决心。两天后,讨伐魏州的新任主帅李嗣源,也从洛阳来到魏州城外。此时,他率领的军队中,除了李存勖拨给他的皇家亲军外,也有少量从其它州县赶来会合的军队。李嗣源以前的心腹部将之一,已升任绛州的高行周也到了。这使得李嗣源身边有了一支人数不多,但是相对比较可靠的亲卫队。

城内的叛军见到李嗣源来了,而且不断会集的讨伐军兵力,较之城内叛军,已占据极大优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末日就要来临!心意如焚的赵在礼又一次送出牛羊犒师,并登上城楼向李嗣源谢罪,请求宽赦。但是由于实际兵权被皇甫晖掌握,赵在礼没法投降,李嗣源也没马上进攻。

不过,赵在礼的处境并不像他自己以为的那样糟糕,因为有些诡异的气氛弥漫于城外。三路讨伐军并没有合并起来,统一指挥,仍然分成了三支,仿佛他们不是同一战线的战友,而是相互戒备的潜在敌人。

最早到达魏州的李绍荣设大营于城南;最晚到来的李嗣源部,设大营于城西南,距李绍荣部不远。李绍真则设大营于城西北,与李嗣源的大营遥遥相对。李绍荣对于自己的位子,被曾经生擒过自己,并当过自己义父的李嗣源取代,显然不太高兴。但出于礼节,他还是来到李嗣源所在的西南大营,拜见一下新主帅。

谁知就在两人见面行礼之时,发生了意外,下拜的李绍荣突然脱口喊出了一段短句:“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场众人全都大惊失色!从唐后期开始,“万岁”已经演变成一个专有名词,只能用作皇帝的尊称。如今李存勖又没有亲征,哪来的万岁?不要命了吗!第一次听到有人喊自己“万岁”,李嗣源也慌了,急忙阻止,勉强把此事糊弄过去,当作没有发生过。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场的听者中,有人起了意。是啊,当今天子不善待我等。当今天子又不是真的李唐皇裔,他可以节度使升到皇帝,难道别人就不行?再说得直白点儿,在将士眼中,对咱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木匠王爷】最新更新章节〖第160章 李嗣源出征魏州〗地址https://wap.275b.com/140_140027/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