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李继迁屡屡侵扰(2/3)

这样写的:“欲铒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部钓鱼人。”这诗的意思是说,对于任用吕端当宰相的事,已无可争议,宰相这个职位非吕端莫属。过了数日,赵光义就让吕蒙正改任参知政事,吕端则进官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正式出任宰相。

吕端担任宰相之后,请求分路出兵,由麟府、鄜延、环庆三道,会攻夏州,直捣李继迁的巢穴,不怕李继迁不顾及根本之地。如此一来,灵武自可解围。赵光义也以为是,但上主张五路出兵,与吕端的建议大同小异。

有人说天气将要到了夏天,兵士远去旱海,没有水泉,沿途饥渴劳顿,不能确保万无一失,还不如过一段时间再出兵。赵光义勃然大怒道:“敌寇侵犯边境,岂能畏暑不救。如果敌寇进入了内地,难道也由他进来吗?何况现在天气清和,不速发兵,更待何时?”于是诏令李继隆率军出环州,丁罕率部出庆州,范廷召率兵出延州,王超所部出夏州,张守恩率兵出麟府,五路同时进军,直逼夏州。

李继隆因为环州道路迂回曲折,于是想从清冈峡出兵,较为便捷。他当即派遣弟弟李继和赶赴京城上奏,自己率本部兵一万人,径自从清冈峡出发。赵光义得到李继隆的奏报,召见李继和,厉声呵责道:“你的哥哥不遵朕言,必致败事。朕令他出军环州,无非是因为灵武相近,想令李继迁闻风解围,迅速赶回夏州。你快快回去,与你哥哥说明朕意,不要违旨获罪!”等李继和奉旨回来,那李继隆已去得远了。

李继隆出清冈峡之后,与丁罕合兵,连续行军十日,不见一个敌人,于是引军回来。张守恩与敌相遇,不战即走。只有范廷召与王超率领的军队,走到乌白池,远远看见敌兵蜂拥前来。王超对范廷召说道:“敌人气势甚锐,我军应该各守营寨,坚壁勿动,以免被他们有机可乘。”

范廷召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两人依险立营,下令军士不准妄动,遇有敌兵,只准射箭,不准出战。不久,李继迁率众到来,当即从左右夹攻,但是都被弩箭射回。双方僵持不下,交战了一昼夜。

王超的儿子王德用,才十七岁,随父从军。他见状,就去禀告父亲道:“敌兵虽盛,很不整齐。孩儿愿意出营一战。”王超怒道:“你敢违我军令吗?”王德用说道:“孩儿并非有意违命,但是如果我们不出战,他们就不肯退军。此地转饷艰难,不应持久作战。还是杀了出去,把他一鼓击退,我们才可已从容班师。”

王超沉吟半晌,这才说道:“再待半日,等他们锐气少衰了,才可以得利。”王德用等到日落时分,请得军令,当即挺身杀出。李继迁倒也被吓了一跳,接着看见先锋是一个少年。于是欺负他轻弱躁率,即分兵两翼,想围困住王德用。

王德用拿着一枝银枪,盘旋飞舞,枪锋所至,无不倒毙。李继迁这才觉得遇到了一个劲敌,于是率领精锐士卒和他相斗。哪知这时王超又出来接应,还有范廷召营中,也发兵夹击。李继迁不敌,只得向北逃去。王德用驱军追赶,行至中途,李继迁又回军再战,结果三战三败。李继迁无奈之下,只好麾众远逃。

王超鸣金收军,王德用这才收兵返回。次日班师,王德用道:“归师遇险必乱,应整顿军纪,以免被敌军偷袭。”王超与范廷召,均以为然,于是令王德用开路,所经险阻,侦而再进。下令军中道:“乱行者斩!”全军肃然。李继迁本来预备好了轻骑,埋伏在要途。但是见宋军严阵而归,于是不敢出击。王超、范廷召两军,退回防地,没甚什么死伤。

只是李继迁抗命如故,赵光义再议征讨。可是他历数将终,皇躬不豫。先是他在至道改元,刚好开宝皇后宋氏去世。赵光义不穿丧服,连群臣也不让临丧。翰林学士王禹偁,代为不平,对同僚道:“皇后曾经母仪天下,应遵用旧礼为是。”

赵光义听了,说他谤上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木匠王爷】最新更新章节〖第302章,李继迁屡屡侵扰〗地址https://wap.275b.com/140_14002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