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生丝和税收(2/3)

滩大道照的通明透亮,而大路上不时驶过同样撞上煤油灯的马车。

商贸区成立后,商贸区政府大力推动市政建设,除了修路架桥外,一部分公共市政设施也是在建设之内,比如外滩大道的休整,路灯的架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煤油灯的使用价格高昂,商贸区政府不愿意承担巨额的开支,再加上外滩大道上的都是各大洋行,商行等企业的总部机构驻地等,一个个都是不差钱的主,所以这些路灯的开销实际上是由外滩大道上的各商家共同出资承担的。

外滩大道之外,则是诸多码头,左边是以往林氏商行的老合作伙伴信德洋行的私家码头,而上海纺织公司外面的,自然是属于上海纺织公司的码头。

黄浦江边上的诸多码头上停泊着大量的船只,有些是风帆船只,而有些则是蒸汽动力的船只,夜灯之下大量码头的装卸工人依旧在忙绿,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或者是把码头上的货物装到船上去。

码头外,依旧是灯光练练,那些都是江面上的船只上的灯光。

“这商贸区的发展是越来越大了,不过这竞争也越来越大了!”林申边思索着,因为这一次事故,第五非常的投产恐怕又有延后几个月了,一旦完不成预计的订单,恐怕那几个合作伙伴就要转头去找其他几家缫丝厂了。

自从林氏商行率先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后,其丰厚的利润让各大商行们如同问道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几乎是一拥而上。

短短数年里,上海商贸区里的大机器缫丝厂就已经到了四十多家,其中雇工超过五人的大厂就有十三家之多,仅仅是生丝行业自身从业人员总数超过了三万人,同时还带动了其他行业,又创造了至少两万人以上的就业岗位。

仅仅是看从业人员和带动的就业岗位而言,生丝产业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商贸区的支柱产业。

而商贸区内众多机器缫丝厂生产的厂丝凭借较为低廉的成本,优良的质量迅速挤占了土丝的市场份额。

不管的内销市场还是出口市场上,厂丝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面对商贸区里的厂丝激战,浙江、江苏两省的土丝产业被迅速击垮,比如浙北地区里的湖州,这个地方原本是生死产量最大,同时质量也是最好的地方,清朝某一段时期里,朝廷一限制湖丝的出口。

但是在商贸区厂丝的质量和成本优势面前,湖州的诸多生丝手工作坊迅速倒闭,要么无法翻身,要么就是和其他生丝商行一样,干脆跑到商贸区去开设机器缫丝厂。

同样的还有江北的南通,这个地方也是土丝的主要产地,但是也是受到了一江之隔的商贸区厂丝的大力竞争,以至于短短数年内众多的手工作坊倒闭,工人失业。

今年上半年上海出口的将近八万包生丝中,有六万包都是商贸区内生产的厂丝,只有两万包才是其余各地转口到上海的土丝。

而包含生丝和土丝在内,预计今年上海的生丝出口总额就能高六千万两,紧紧按照5%的出口关税税额,就能为海关接带来了三万两以上的出口税。

同时商贸区政府还会从各缫丝厂接征收营业税,而这个税额预计高五六万两银子以上。

也就是,仅仅生丝这个产业,每年就能够为中华帝国贡献上千万的税收!

之所以税收那么多,主要是因为税收制的正规化,商贸区可不是其他清廷统治下的区域,对商业税不重视或者轻视。

根据中华帝国目前实行的税收制,把前清的诸多乱七八糟的税、捐之类的统一规划,为了不影响广大民众,尤其是普通农民的生活,其面向农民的税收额参考前清时代,也就是田赋税和前清时代差不多,变化不大。

但是厘金制却是进一步发展,最后被细分份诸多税种,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清末枭雄】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七十四章 生丝和税收〗地址https://wap.275b.com/14_1471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