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2/3)
学生,另外还有少量的炮兵、骑兵等科目的留学生。
1861年的时候,军方只派遣了二十多名的留学生,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到英国学习的海军留学生,少数几个则是到法国学习炮兵和骑兵、辎重等学科的陆军留学生。
而陆军方面,尤其是步兵科上,中华军已经可以自豪地宣称走在了世界最前面!
除了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军官学校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教授后装步枪、散兵战术相关内容。
1861年帝国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教育事业上,同样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比如水利!
中国的历朝历代都会把水利作为重国家工程,前清每年都会往河工投入大量的资金。
新生的中华帝国同样也不能例外,这不投入没办法啊,不疏通河道,加固修筑提拔的话,那些大江大河,尤其是黄河、淮河流域那可是年年受灾啊,三五年就来一次大灾。
负责全国水利事务的乃是农林部下属的水利司,该司负责统筹全国的水利事务,其主要负责事务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普通地区的水利工程,主要以浇灌农田为主,第二个则是针对容易洪涝的水利工程,以防洪为主。
前几年水利司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南方各省的水利浇灌工程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粮食产区里加大水利投入,争取开发出更多的良田,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而在1860年开始,水利司的主要精力已经是放在了黄河、长江、淮河的治理上。
尤其是针对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后治理,花费了该司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1861年七月份,水利司提交了关于黄河中下游(山东到河南段)的治理方案,而该治理方案所要求的项目资金高达三百余万。
但哪怕是花费高昂,内阁方面还是批准了该计划,不过具体的项目资金却是由中央全额支出为中央扶持一部分,山东、河南两省级政府财政支持一部分,黄河沿岸府县的地方财政再支付一部分。
整个项目不仅仅是治理黄河本身,同时还有流入黄河的众多支流,这算得上是帝国的一个超大工程了。
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水利司号召各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动民众,让更多民众参与进来。
为啥,因为到时候帝国不可能和前清等王朝一样对民众征发徭役,得雇请民众来参与工程,然而为了降低施工的成本,工价是非常低的,基本上只会给予参与工程的民众一口饭吃,此外以及象征性的少量现金报酬。
如果说没有广泛的宣传,民众的自发支持,是很难大规模开战的!
同时军方为了表示支持,称其下属的数个工程部队也会参与其中,并且是免费帮忙施工。
这些工程部队都是过去几年里由战俘改编而来,自从帝国解散了协防军后,大量协防军转为军事化管理的屯垦部队、工程部队等。
后期接受的大量战俘也是陆续加入这些屯垦以及工程类部队。
这些屯垦类的部队也是帝国往东北移民的前期主力,军方累计往东北,尤其是较为苦寒的黑龙江地区派遣了五万人的屯垦部队。
而一些留在内陆省份的则是以工程类部队为主,这些工程部队除了给部队修建营房,工事等军事建筑外,大部分的工作还是参与修建一些基础建设,比如水利工程等。
前几年江南地区的大量水利工程建设,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程都是由这些工程部队完成的。
不过这种情况也持续不了太久了,由于这些工程部队都是由战俘组成,而帝国去年就已经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大量的战俘来源后,这些免费苦力营能维持多久就很难说了。
不过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军方又是开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清末枭雄】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五十一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地址https://wap.275b.com/14_1471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