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句容马(2/4)
船坞,而且他们的野心更大,一上马的就是两万吨级的船坞,不过船坞建设的大,所以建设进度会更慢一些,现在才开始凑集资金,预计要到1870年才能够完工。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的这四艘万吨铁甲舰的订单,今年有可能动工一艘,明年动工一艘。
剩下的两艘,则是要等到蚩尤号完成船体施工,然后再青岛海军造船厂的四号船坞施工了或者是等到广州造船厂的两万吨级船坞完成施工以后。
按照这个规格,整体上后续会保持一年开工一艘万吨铁甲舰的速度
别以为这个速度很快,其实和英法等国相比慢的很,英国人基本上每年都会服役好几艘的大型铁甲舰。
同时这年代的技术进步实在太迅速,战舰的更新换代是非常频繁的,根本不可能和后世的战舰一样有着数十年的服役寿命。
基本上,很多战舰还在船台上的时候,就已经宣告过时,服役五年后就和会最新的战舰拉开一个层次,开始退居二线,十年以后基本就是沦为训练舰的命。
这一点从帝国海军现有的战舰都可以看得出来,盘古级和炎帝级都是这几年刚服役的新战舰,但是和帝国在1866年动工的那些新战舰相比,是整整差了一个时代。
等过上几年以后,盘古级和炎帝级这些战舰就会退居二线。
十九世纪后期的决战舰队而言,要保持技术上领先,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五年就换一批,实力不济也要做到十年换一批或者进行局部的改装升级,至少超过十年甚至十五年的,那根本不用去打了。
帝国海军对主力军舰的服役年限虽然没有强行规定。但是从造舰计划上也可以大体看得出来,基本上主力舰是一年一艘。按照这个速度,如果保持战舰在一线舰队的服役年限在十年的话,那么就可以保持一支十艘主力舰的决战舰队。
主力舰是预定从1867年开始以一年一艘的速度开工,而次一等的战舰则是没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因为其他战舰的吨位都比较小,帝国的多家船厂都有数千吨规模的船坞。上海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天津造船厂都有数千吨级的船坞。
同时次一等的战舰怎么造,造多少海军内部也有不小的分歧,一方面是技术进步非常快,同时帝国海军现存的主力舰也都是数千吨级别的铁甲舰,今后再造太多的话也是浪费,或者说是会挤压万吨铁甲舰以及港口等基础建设的经费。
目前为止,帝国海军拥有五艘盘古级铁甲舰,三艘炎帝级铁甲舰。前者吨位两千四百吨,后者是四千吨,同时这些战舰都是清一色拆除了风帆,航速上是保持在十二节到十三节之间。续航距离为两千海里左右,舰炮以一百五十毫米的舰炮为主力。
尽管以未来几年的技术去看,这两款战舰已经是相当落后,为啥因为1866年以后,帝国海军开建的主力战舰,包括一艘近海铁甲舰,清一色是两百五十毫米的舰炮为主炮。只是吨位大小不同,配属的数量不同而已,同时装甲厚度也是进行了升级。
但是这八艘铁甲舰放在这里,自然不可能只用几年就扔,更别说炎帝级的三号舰,即黄帝号在1857年的一月份刚进行试航,这会都还没正式进入现役呢。
然后在建的还有两艘,分别是天吴号、夸父号。
如此算起来,这两千吨到六千吨之间的铁甲舰,就有十艘之多了,这个数量已经不算少了。
如果未来万吨铁甲舰的数量不增加上去的话,这些几千吨的铁甲舰数量多了意义也不大,两者的数量得有一个比例的匹配,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除了数量问题,海军还对这些几千吨的铁甲舰的一些设计还有用途产生了分歧,有人想要火力和装甲更强大,吨位限制可以放更大一些,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清末枭雄】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五十九章 句容马〗地址https://wap.275b.com/14_1471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