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新路(2/3)

,孩子自小养大的。甚至有的人家,就是亲生女儿做生意,妈妈是亲妈,茶壶是父亲。后世影视剧和小说里的青楼,里面许多姑娘,公然做生意,是根据晚清民国的特殊社会改出来的。历史上的正常年代并不存在。

这种情况,是钻了宋朝养女制度的空子。因为对奴婢的身份约束渐渐放开,朝廷不再允许社会上有真正的奴婢,而改成了雇工制度。一些富贵人家,买奴婢用的是养女身份。宋朝的婢女等经常用的称呼是养娘,便与此有关。

经过了晚唐五代的动乱,宋朝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其中之一就是官方民间对出身不再重视。民间起义喊出了等贵贱、均贫富,官方逐步废弃奴婢制度,而改成了雇工制。这一改革意义重大,算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全世界的范围内,也只有欧洲完成了资本主义革命才做到了这一点。不过宋朝军力弱,蒙古入主中原之后奴隶制流行,一直到明清在这一点上都是退步的。至于后人说直到清朝的雍正皇帝才废除中国的贱民制度,就是为清朝贴金了。在宋朝之前,贱民制度就开始瓦解,宋朝基本废除。此时所谓的妓籍并不严格,也不涉及皮肉交易,只是唱歌跳舞的女子。妓籍也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不可以废除的。至于工商等等,并没有规定世代相承,限制也在逐渐减少。

总而言之,中国历史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整个社会不再看重出身,而看中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和财富。对人身的限制开始减少,奴婢等制度开始废除,整个社会开始进入雇工时代。随着蒙古入侵,这种积极的改变被中断。后来明朝受蒙古影响,比宋朝实际大大退步了。更不要说清朝还要加上一层民族压迫,比明朝还要更退一步。

后世的人看历史,很难保持一个客观的心态。比如宋朝,赞的夸到天上去。说社会繁荣,市井文化兴盛,文化上达到一个高峰。黑的黑到土里去。说对外谁也打不赢,对内只有一个开封府繁华,天下其他地方民不聊生。繁荣与文化只是少数人的,大多数人比其他朝代过得更加惨。

这样情绪化的说法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没有益处。客观的说,思想文化上,宋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不只是诗词兴盛,文化繁荣,更是因为文人有意地在思想上的突破。北宋的正统争论,让宋朝对王朝正统的认识,以欧阳修为代表,进化到了以治乱来评价。某种程度上,与后来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异曲同工。这一大改变,是中国思想上的重大成就。更不要说名目繁多的洛学派、蜀学派、关中学派等等名目。还有事功学派、理学派等等争论,对于儒学进行了深入控索。

在社会治理上,不管是朝廷还是百姓,官员还是农民,不再认为出身决定人的一生。譬如后世有人讲的一篇《寒窖赋》,说是天下第一骈文,伪托的吕蒙正。吕蒙正幼年贫穷,后来高中状元,加上其侄子吕夷简的功劳,造就了宋朝典型的豪门吕家。之所以说典型,因为吕家是学术传家,而不是靠着有多少土地当大地主。当然吕蒙正是状元,文学素养再差,也不可能写《寒窖赋》。更不要说宰相杜衍,从小就四处流浪。后来中进士,做到了宰相。

但不能据此就认为宋朝在社会治理上就达到了什么了起的水平。制度是制度,规定是规定,在实际中未必能够有效执行。比如奴婢买卖,利用养子养女制度的缺陷,假托养子养女之名,而行奴婢买卖之实广泛存在。思想上探讨虽多,真正制度化,能够实行的实际少之又少。

既不能否认宋朝在思想探讨、开拓的进步性,也不能夸大其社会的先进性。宋朝只是在思想文化上有了一些有益的开端,这是比明清进步的。

至于宋朝的军事,说是一无是处应该是过了,对于后人教训多于经验应该不算过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天汉之国】最新更新章节〖第263章 新路〗地址https://wap.275b.com/151_15137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