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大导演的素质(2/3)

全新排版的事情。”

“太好了,省时间了~”

扭头对斯皮尔伯格道,“稍等片刻,史蒂文,喝点什么吗?”

“我觉得听故事的时候,最好来一杯红酒~”

杨橙大笑,“好主意~”

等他选完酒回来,迪恩巴奎特已经与斯皮尔伯格的团队碰面了,杨橙建议道,“女士们,先生们,不如我们换个位置?这里沙发不够坐的~”

斯皮尔伯格带来的人中,有一男一女两位编剧,还有一位摄影师,此时已经掏出了画本,看样子是准备边听边构图。

杨橙暗赞,不愧是大导演的团队,分工就是细致。

众人来到沙龙区,分坐在几张沙发上,每人一杯红酒,迪恩巴奎特坐在了主讲人的位置上,面色潮红,他已经得知了《纽约时报》有可能会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的事情,他意识到这也许是《纽约时报》再次腾飞的机会,想想就有些激动。

涉及专业领域,斯皮尔伯格的权威不容置疑,他开始主导谈话。

“巴奎特先生,你是《纽约时报》的老人了,不如先向我们介绍一下报社的情况?什么都可以。”

“什么都可以?”巴奎特虽然是总编辑,笔杆子很是锋利,但让他说话,特别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还是让他的脑袋发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斯皮尔伯格手下的那名女编辑主动提醒道,“不如先说说新闻编辑部?对于一份报纸来说,编辑部绝对是最核心的部门。”

有了方向,迪恩巴奎特就知道该怎么说了,喝了口酒,没工夫品味,清清嗓子开始说道,“如果从一位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纽约时报》的新闻编辑部是一个奇怪的场所:

它是一座巨大的功能性房屋,从四十三大街延伸到四十四大街,占据着《纽约时报》十四层大楼的第三层,内部被一排排灰色的金属桌子、打字机和电话联接起来,几百个人握笔端坐,或者敲击键盘,写作、编辑或着世界最新的恐怖事件。

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五分钟就有一次灾难的报道到达这里,比如缅甸的暴乱,坦桑尼亚的骚动,某国的军事zheng变,或者某某区域发生了剧烈的地震。

但我要说的是,所有这一切似乎都不会给这个房间里的人留下什么印象。仿佛这么多的坏消息早就渗透了这个地方的气氛,以致这里的任何人都对它产生了免疫力。”

这就是《纽约时报》的总编辑,对本报最有“权势”的部门——新闻编辑部的形容。

如果是普通人听起来,一定会觉得荒诞,但在座的人无不是对这个行业有过接触的,他们知道迪恩巴奎特的描述无比准确,那才是一家报社编辑部最真实的样子。

迪恩巴奎特晃着酒杯,脸上带着莫名的自豪,接着道,“在我们编辑部流传最广的是中世纪的一则寓言:一位旅人遇到三位石匠,分别向他们询问,‘你在干什么?’

第一位回答,‘我在砸石头。’

第二位回答,‘我在做一块奠基石。’

第三位则回答,‘我在建一座教堂。’

这就是我留下来的原因。”

迪恩巴奎特回忆着初进报社时的情景不无动情的说道。

这时,那位男编剧问道,“能说说你对你们报社编辑和记者的看法吗?”

迪恩巴奎特想了想,“首先你要知道,消息如果不被报道,就没有任何影响。

这是我对新闻媒体存在的重要性的基本看法。

在这个基础上,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在我看来大多数记者都不安分,都是喜欢偷看下流场面的人,他们吹毛求疵,喜欢在各种人身上和各个地方寻找瑕疵。

对他们而言,有诱惑力的不是日常生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美利坚纵享人生】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大导演的素质〗地址https://wap.275b.com/15_15992/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