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四十七章 阿三的所谓国产(2/3)

过30亿美元。

这样,一方面能够刺激下国企的酒囊饭袋们,让他们注意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民营企业增长就业,激活经济。

鼓励民企生产的弹药,包括30毫米高爆、125毫米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72和90坦克使用)、122毫米火箭炮弹、23毫米高射炮弹药等。

对于印度民企而言这当然是极大的利好。

但是长期受到压制的印度民企,在所谓市场化环境中,真能争的过大权在握的兵工企业?

要知道民营企业的起步可是非常低的,他们愿意花费金钱和精力去升级技术?

再说印度人很懒,这样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恐怕印度人撑不了多久。

站在杨橙的角度,自然希望印度的这项举措失败,只有腐败继续,他才有大把的利润可捞。

不过就算民营企业产生威胁,估计也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现在还没必要为十年后担忧。

说起来杨橙也是赶上好时候了,前几年,印度宁愿以对的形式来交易,就是因为被西方的私人军火商坑的太惨。

然并卵,不管印度怎么做,怎么折腾,腐败屡禁不止,这是一个问题。

30年前,因在“博福斯”火炮、潜艇以及其他武器采购项目中存在大量吃回扣的行为,导致拉吉夫甘地在一片指责声中被迫下台。

自此以后,印度高层领导人为防止军事采购中的弊案引火烧身,只得尽量放慢新装备的采购步伐。

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不仅不能解决腐败问题,反而更不利于军队的发展,这么多年过去了,军队拼命想要实现现代化,却又将花不完的资金流回了国库。

根深蒂固的腐败从官场到军方再蔓延到军事研发机构,可以说是一体化的腐败。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人启动了不少规模庞大且资金充裕的防务项目,用以向印度军队提供先进的战斗机、坦克和导弹。

但几十年过去了,这些项目钱花了不少,却没有一样东西令军方感到满意,最后又得回到对外采购的老路上去,陷入了死循环。

在这些项目中,战斗机和“阿琼”式坦克的开发基本上算是失败了,而被视为颇有成效的导弹项目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

前些年,印度军方手中还没有一种导弹能够飞出国境线,这破玩意就别称为导弹了,火箭炮都哭晕在厕所——我们家可没这种丢人的亲戚!

曾经印度人引以为傲的“大地”短程导弹由于射程过近且使用液体推进剂,根本就难以发挥作用;而射程较远的“烈火”导弹还处于修修补补的试验阶段,离装备部队仍遥遥无期;至于其他改型导弹,如“阿什卡”等,其战略作用也较有限。

反正这些导弹也就剩下个名字,作用没比狙击枪大多少,甚至还比不上狙击枪的杀伤力呢,至少随便开一枪还有蒙中的可能,导弹都飞不出去,还容易炸死自己人。

国营机构实际上垄断了印度的军事科技研发,致使许多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仍难以进入印度国防工业领域。

而在美国,大量中、小规模的防务承包商构成了研发与创新的主体,但印度显然仍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尽管之前说了,印度通过各种计划试图引入一些私营部门参与军事采购,但印度国防机构对这些私营企业仍充满了不信任,来自国外的供货商仍比印度国内的私营小公司更容易赢得印度军队的合同。

造成体制性腐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的国防体系一直无法摆脱对北极熊武器装备的依赖。

印度最初寻求苏联武器装备的原因有目共睹,既然美国选择了支持巴基斯坦,印度自然会倒向苏联。

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美利坚纵享人生】最新更新章节〖第两千零四十七章 阿三的所谓国产〗地址https://wap.275b.com/15_15992/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