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石头上映 七
这一点,夏春秋的的确确是做到了,以后再有成本电影上映,心中多半会联想到这场奇迹般的以博大吧?
“不知道下周排片如何。”
这一周,《疯狂的石头》拿下了一千五百家开画院数,表现依旧喜人,如果维持热度,恐怕下周还会有一个提升——
贺岁档之前的最后冲刺要来了。
不仅仅《疯狂的石头》,王乐的《霹雳》也要进行最后的冲刺,而决定这一切的除了影片潜力,排片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周五。
票房出来了。
王乐的《霹雳》累计票房已经达到四亿,而春秋的《疯狂的石头》则是排在第二,票房达到七千万!
破亿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工作室几人连走路都是打飘的,唯一还能勉强保持冷静的大概就剩下夏春秋了:“下周排片已经定下来了,两千五百家影院!”
“两千五百家?”
这个数字没有出乎柳陌等人的意料,大片即将到来,这是一年里竞争最激烈的档期之一,到时候排片肯定会有一个下降,所以这是最后的冲刺,就是不知道最后能有多少票房?
“下周是排片最高的时候。”
中影的田方道:“今年贺岁档虽然没有顶级导演较量,但每一部片子都投资不,而且市场预估非常可观……”
春秋点点头。
这一周虽然票房到达了七千万,不过从周五开始,影厅上座率下降的已经越发明显了,不仅仅春秋的电影,包括《霹雳》在内的同期都不可避免的遭遇了这样的问题。
排片在提升。
因为越来越多表现不佳的电影都被下线,能够存活到现在的电影都是还能给影院赚钱的,而随着持续的火爆,《疯狂的石头》也引发了影评人的大规模关注——
因为这部电影。
夏春秋首次进入影评人的视野。
著名影评人张达德在《文艺报》发表了一篇带有褒奖性质的影评:“影片《疯狂的石头》虽然以夸张的手法来制造笑料,但是你绝不能忽视这部影片严密的逻辑性,片中很多的笑点的成功都在于预先埋下的伏笔,比如影片中有一桥段国际大盗下坠盗宝却发生绳子不够长,气得大盗骂了句奸商,观众观看仔细得话就会联想到影片上半段中商人卖十米绳子给大盗的镜头;另外还有一个桥段,谢厂长接到儿子求救的电话却数番不予理睬,形成这个幽默的契因是影片伊始谢盟曾被谢厂长发现在厕所教人用绑架蒙他老爸,这个笑点可谓一炮双响。”
影评人的眼睛是毒辣的。
吃这碗饭必须要有毒辣的眼光,发现一般观众没有发现的细节,要不然只会贻笑大方,张达德显然很明白这一点。
“这样的巧妙布局衔接非常之多。”
张达德又指出了一些例子,最后就这部电影的火爆趋势进行了总结:“促使第一批观众进场观看的原因在于春秋和陈轩,他们的名气是唯一的带动作用,不过之后电影能够票房爆炸,凭借的却是不折不扣的质量,这是一次奇迹般的胜利,春秋用实力证明他的水准不差于新生代任何一位优秀的电影导演!”
有夸就有贬。
也有人说《疯狂的石头》并不好笑:“人物夹杂着地方方言,用台词来凸显搞笑只会徒增我的尴尬,这样的电影能够成功只能说明市场缺少这一类作品,而不是说这部作品本身有多么优秀……”
当然了,差评只在少数。
这个世界的影评人虽然大多比较有职业道德,但同样存在一些为了吸引观众而哗众取宠的,无论哪里都不缺这样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跨时空的文化】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四章 石头上映 七〗地址https://wap.275b.com/161_1615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