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九章 请教(2/4)

佛文学奖打破了这个传统。

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并不是什么野奖,而是非常有分量的文学奖,在于东跟余桦之前,有很多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获得过这个奖项。

譬如法国的新寓言派大师米歇尔·图尼埃尔、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多丽丝·赖辛、新派扛鼎人物娜塔莉·萨洛特以及巴西着名语言家保罗·科埃略。

连续两年将国际将颁发给同一个国家的作家,这也算是释放某种信号,事实上,不需要格林扎纳·卡佛奖来释放信号,这几年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渐大起来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他们把奖颁给了《人群》,倒是于东没有想到的,从过完的情况来看,更受这些文学奖青睐的其实是《向西》,又或者是《寡妇之死》。

《人群》这本书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不过在外国的表现却不如其他作品,因为这部里面的沪语写作特点在译本中根本就体现不出来。

倒是有译本尝试过利用当地某方言来翻译,就比如有个法语翻译尝试用加斯科尼方言来翻译《人群》,但是最终呈现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

既然格林扎纳·卡佛奖能颁给《人群》,肯定不是因为这本书在写作语言上的创新,而是因为它意识流的特性。

“于老师。”

于东正在盯着邀请函发呆,门口有人敲门。

抬头一看,表演一年级的邓趠站在门口。

笑着将邀请函放进抽屉,于东笑道,“邓趠啊,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邓趠将一份稿件放在胸口,然后弯下腰去,一直弯到九十度的时候,他面朝地面踩着小碎步朝于东走来,到了办公桌跟前,再将手上的文件呈上去。

这一番动作,特别像是大殿中负责传递奏章的太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东伸手拿过稿件,白眼道,“做什么怪相,站直了。”

邓趠怪笑道:“这不是剧团最近分了我一个太监的角色,为了演好,日常生活中我要融入进去啊。”

于东挑着眉毛说道,“要真想融入,我教你一招。”

“什么招?”邓趠认真地问道。

“参考葵花宝典开篇。”

邓趠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随后干笑道:“也不必这样的牺牲吧。”

于东笑了笑,没再捉弄邓趠,转而看向手上的稿件,“这些是什么?”

邓趠挠了挠后脑勺,“这是跟几个同学捣鼓出来的一个剧本,准备用它来参加今年的深空短片大赛。”

于东挑了挑眉毛,“现在剧本才出来,是不是有点赶不上趟了。”

今年的深空短片大赛从去年秋后就开始征集作品了,截稿日期是今年五月二十号,到六月二十号开始颁奖。

而今天已经是三月中了,距离截稿日子也就两个月的时间。

按理说,拍一部短片,两个月的时间是绰绰有余了,但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却显得有些仓促。

一方面学生们缺乏经验,没有提前统筹,拍摄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学生们平时要上课,只能抽出休息时间来拍摄。

之前贾樟柯拍《调音师》,前前后后花了几个月时间,都还算是快的。

“我们也知道仓促,这不是本来也没准备参赛么,后来老赵——哦,赵逹,就是他撺掇说要去参个赛,不求能够拿名次,只求锻炼锻炼自己。”

于东点点头,认可道:“这个心态是对的,深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溯流文艺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七零九章 请教〗地址https://wap.275b.com/163_163476/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