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将供奉神明者奉若神明(2/3)

收眼底。

胡承荫下的这些功夫汪洪祥自然是不知道的,他一边走一边给胡承荫介绍宝华山寺和赵天爵的渊源,他说相传康熙年间,在宝华山寺的路旁,常有一个老妇人在路旁售卖茶水。她腰上系着白围巾,慈眉善目。因为这里是砂丁们往返厂区的必经之路,所以他们时常在这里饮茶解渴,顺便歇脚。赵天爵那时候已经苦苦支撑了十八年,整个身家都搭了进去,依然没有采到大塃,眼看着就要倾家荡产。赵天爵十分苦闷,便心生退意,一日途径老妇的茶水摊,赵天爵禁不住心中悲意,不禁向老妇诉苦,坦陈自己已有了放弃的念头。那老妇柔声劝慰,让他不要灰心,坚持下去,并告诉他不日定可以挖到大塃。

“赵老祖公?赵天爵吗?”

在来个旧之前,胡承荫翻阅了《新纂云南通志》和二十卷本的《个旧县志》,在这套古书中都对于赵天爵的生平有详细记载,且尽数是溢美之词:“赵天爵,字维修,清康熙时人,”……“无生业,为家人所不礼,乃入个旧厂假资开矿。”……“老人性好节俭,常节衣缩食厚待工人而薄于一身。”……“赵老人吃豆腐渣是也。工人以此更越感激,每思得当以报。是以直至老人倾家时而工人无一散者,且益奋勇将事,各出私蓄以赞团体。”……“当老人初募集苦力工人动众之先,即与众工人宣布心腹曰,吾视诸君尤兄弟也,诸君宜实心任事,勿掩饰耳目。若得金矿,富贵与诸君共之,即不得吾牺牲万贯家财,倾家丧产无所恨焉。以故工人异常踊跃,视同已事。”……“被开办闵家洞,前后垂三十六年之久,惟前十八年仅获惟前十八年仅获瘦塃,家私典质殆尽。”……“老人初试于开矿事业也败,再试又败,又再试又败。亲戚知友劝老人止,改营他业者。老人曰,吾将数倾之而后快。妻及二女皆力谏不能止。老人之家产荡然无余,祖父所遗旧屋数椽及墓地数亩皆已改易主人,妻及二女操纺织业以自活”……“某夜,于枕畔寻得铜钱数十纹,私自逃亡。不意工人在硐内挖获旺矿,乃遣人四处追寻。赵公行经宝华庙前……二人强行架之,迨返抵铜中,果见旺矿叠叠……由是赵公积资巨万,遂成一大富……公致富后,年已衰老,乃停止办厂。””《新纂云南通志》对赵天爵盖棺定论为:“个旧厂自银、锡两矿发达以来致巨富者不知凡几,大抵身没之后名亦随淹,独天爵至今数百年来,个旧妇人孺子皆知之,且无一人忍斥其名,群称之曰‘赵老祖公’其盛德之感人也深矣。”

在几百年前的史书之中,胡承荫拼凑出了一个贫苦出身、乐善好施、忍辱负重、求仁得仁的完美形象,而汪洪祥口中的传说似乎比史书上的记载更加生动且富有传奇色彩,他为了感恩神明庇佑挖到大塃而修缮宝华山寺,可他绝对没有想到,他死后后人竟也造了他的像来拜祭,他成了砂丁心目中有求必应的“赵老祖公”。

身前,他修缮宝华山寺为了供奉神明。

身后,他被众人塑了像当作神明供奉。

当胡承荫终于站在赵天爵的塑像面前,他终于看清了他的面容。这位砂丁心中的保护神右手背在身后,左手将一块大锡托在胸前,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他俯视着每个来拜祭他的砂丁,他们都梦想着他能保佑自己能采到大塃,从砂丁变成锅头,一夜暴富,可每年涌入个旧的砂丁这么多,赵老祖公能帮几个人实现愿望呢?

本想着这个周末能更上两万的,终究还是高估了我自己了,断更多日,感激各位的包容,平日里工作繁忙,实在是静不下心来写文儿,但联大的故事却一直在我头脑中盘旋,从未放过我。联大的资料书也越买越多,已经在我的房间堆成书山。最后依然求评论,求评论,求评论,告诉我你们的感受,让我知道你们还在,是我写下去的最大动力,谢谢你们!对于打赏、投月票、投推荐票的各位更是感激不尽!比心!我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刚毅坚卓的他们】最新更新章节〖第211章 将供奉神明者奉若神明〗地址https://wap.275b.com/173_17381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