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社会学的旁听生(1/4)

第22章 社会学的旁听生

长沙临时大学报到日期截止到1937年11月24日,11月25日开学。10月26日,赶到长沙的第一批长沙临时大学的师生们一起参加了在圣经学校的校本部举办的1937-1938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因为11月1日才正式上课,而文学院还有近一个月才开课,工学院的开课时间也较之本部更晚,所以两人得以在开学之前一起把整个长沙城好好地逛了一遍。胡承荫在长沙的照相馆买到了胶卷,给楚青恬拍了好多照片,连同之前在天津拍的照片一起冲洗了两份。

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楚青恬乘客车前往南岳分校,胡承荫为她送行。上车后,楚青恬坐在靠窗的座位上,胡承荫在车下把装有照片的纸袋从窗口递给她,只见她抽出照片,许多照片都是胡承荫在她不经意之间偷拍的,不论是身处绿水青山的明媚之中还是市井巷弄的喧嚣之地,她青春逼人的脸上都有一种不知前路的迷惘和忧伤,那是她从没有看过的自己。

“拍的真好,谢谢你。”楚青恬觉得心里涌起一股暖意,但是除了“谢谢”,她实在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咱们也算患难之交了吧,你跟我客气什么呀?”

胡承荫目送满载的客车开远,楚青恬微笑着向他挥手告别,胡承荫看着她越来越小的身影,再也压抑不住心里的冲动,对着汽车大喊起来:

“楚青恬!我可以去看你吗?!”

楚青恬先是愣了一下,笑着点了点头。

终于,那辆载着心上人的客车再也看不见,胡承荫渐渐收敛了笑容,怅然若失之后,心里涌起一阵酸涩。这一路上,楚青恬对她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这是十分有礼貌的两个字,也是“见外”的两个字。虽然这几日两人可以说得上是朝夕相处,但胡承荫并不觉得两人的距离较之初识有更进一步,他可以感受到楚青恬的对他的信赖,但相处时她仍固守着两人之间的距离,颇为生疏和客气。胡承荫很想要再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已经没时间了。刚才一时冲动问出的那句话,也是因为不舍。他不想让她困扰,无奈管不住自己的心。

楚青恬环顾四周,发现有一个身材瘦高的男同学没有走,正在座位上专心看书,便走了过去。

胡承荫自幼就喜欢与人打交道,对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以及这些人在一起组成的社会也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有一个学科竟然会如此对他的胃口。胡承荫沉醉在自己的遐想之中,连窗外校工敲响下课的撞钟声都没有听到。

那老师弯腰看了一下学生名单。

这是一张11月12日当天的报纸,然而楚青恬看到这则报道,已经是五天后的事了。没有广播,没有报纸,这里与外界隔断了一切消息的来源,似乎成了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风景秀美,环境安逸,是求学的好地方,可是楚青恬却时刻担心着自己的父亲,他曾在信中说一定要回国与家人团聚,他现在在哪里呢?是否到了上海呢?如果他到了上海,那不是时刻处在危险之中吗?

“下……下课了吗?我都没注意,对了,你不是外文系的吗?怎么来听社会学的课啊?”

南岳分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住的地方有床无桌,学生们只能去教室自修,加之湖南秋冬阴雨连绵,天色整日阴沉沉的,房屋顶棚上长满了霉斑,更惨的是宿舍屋顶漏雨,时常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简直不胜其烦。

“人,力气不如牛大,走路不如马快,而牛马却为人所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人可以团结在一起,而动物不能。”

胡承荫回过神来,看到那老师在向自己招手,他指了指自己,老师点了点头,胡承荫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走进了教室。

“楚青恬同学,有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刚毅坚卓的他们】最新更新章节〖第22章 社会学的旁听生〗地址https://wap.275b.com/173_1738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