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南瓜马车我不要(1/3)
第69章 南瓜马车我不要
像是应和前一夜的满天繁星,步行团天亮出发之后,天气虽然云层很厚,但阳光却执拗地从云层中透出来,大家纷纷感叹晴天的难得,天气一晴,赶路的时候身体就暖了起来,甚至有人热得直冒汗。步行团一路向西,经过五里桥、洛邦、兴隆街,一直走到羊老村,道路两旁遍栽桃树,跟桃花源粉白相间的花朵不同,贵州的桃花多呈现很深的桃红色,一眼望过去,夺目的红艳,十分热烈,胡承荫忍不住掏出相机拍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景。
“按理说我们在二月底三月初那会儿在桃源县看到桃花开,这都眼看四月份了,按理说桃花早谢了才对啊!”胡承荫有些纳闷。
“香山居士的那首<大林寺桃花>知道吗?”贺础安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背诗你可难不倒我,我小时候被我爹逼着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胡承荫信手拈来,倒背如流,不觉十分得意。
“那你就应该明白啊!因为是一个道理。”陈确铮笑着提醒他。
胡承荫寻思了一下,豁然开朗。
“香山居士这首诗讲的意思就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是逐渐递减,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我们国家的地势本就是西高东低,所以我们一路向西南方向走,海拔越来越高,自然而然温度就越来越低了。”
“孺子可教也。”陈确铮点了点头。
“你还漏了一点。”胡承荫刚要反唇相讥,就听见贺础安提醒道。
“赶紧睡吧,不睡就把你胡子拉碴的脸刮一刮,别胡思乱想了。”贺础安一边在油灯下缝补被树枝刮坏的长衫,一边说。
胡承荫转了转眼珠子,立马明白了。
步行团不知不觉走到了羊老村,团部通知在此大休息四十分钟,羊老村已地处平越县境内,大家在路上找到一个面馆,面馆老板一见步行团这么多人,知道来了大生意,赶忙殷勤招待,他在招呼大家的时候听到步行团里江西籍的同学说话立马凑上前来,说自己也是江西人,并用江西话跟他聊天,虽然她的江西口音不是很纯正,但两人依然聊得不亦乐乎。据他介绍,羊老村有二十几户人家,一大半都是江西人。据说清朝时贵州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苗乱,清廷派兵镇压,双方连年争斗,血流成河,民不聊生。因黔境百姓死伤过多,清廷在苗乱平定之后积极鼓励外省人移居到贵州,当时就有许多江西人移居到此,世代以经商为业,而面馆老板就是这些人的子孙。
步行团晚上五点到达宿营地贵定县,贵定县又是一个建在山坡上的县城,算是贵州比较大的县城了,全县有十万人口,苗民占十分之四,苗民的比例比炉山少,汉化程度较高,较为富庶,跟镇远不相上下,公路穿城而过,较之其他小县城都更为繁华。贵定县可以说是背山面水,边儿上有清水江,南边有云雾山,这座山是乌江、沅江、盘江三江的分水脊,县城附近有较大的平原,所以有大面积的水田,大家看到了一种往日没看过的农作物,植株有半人高,叶片很大,有成年男子四五个巴掌大,姿态舒展,叶片表层摸来很黏,似有一层油脂。池撷清仔细辨认后告诉大家,这是就是烟草,因为平日里大家见的都是烤干之后的烟丝,所以很难跟眼前这鲜嫩的绿叶联系起来,近山处多种鸦片。
三人忍不住离开大路,往桃林伸出搜寻,总觉得歌声很近,却怎么也找不到,担心掉队,最后只好返回到公路上来。
“我知道了,都说贵州‘天无三日晴’,整日阴雨连绵不见太阳,温度自然高不了了!”
“你们俩真是……怎么合起伙来了?”
步行团一天下来共走了七十里,算是走得很多的了一天了。到达马场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刚毅坚卓的他们】最新更新章节〖第69章 南瓜马车我不要〗地址https://wap.275b.com/173_1738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