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睡在棺材旁(1/3)
第83章 睡在棺材旁
因为经过充分的休息,大家赶路的体力都很好,跟以前一样,沿着旧官道抄近路,只有翻越朝阳岭时略显费力,只是一路荒无人烟,没有人家,没有行人,甚至沿途树木都很少,沿途想找个树荫乘凉休息一下都不行。步行团到了旧普安,在这里大休息,原来之前步行团休整两天的普安县成称为新普安,而旧普安是个仅有二三十户人家的村落。大休息过后,步行团继续出发,天气晴朗,春风和暖,且道路平坦易行走起路来毫不费劲,下午三点,步行团就到了盘县,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在城外有许多几岁到十几岁的学生迎接他们,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当地师范学校和中小学的学生,大家十分开心,一直笑着向他们挥手,那些孩子脸上的笑容十分真挚,令人动容。
步行团被安排住在城西边小山上省立师范学校,是黔西最高学府,学校有学生二三百人、设备完好,房舍充足,且景色却极佳,在山上建校,站在校门口就能俯瞰全城。大家安顿好后团部却通知厨工当晚不做饭,发放了餐费让大家自行外出“觅食”。到了县城里,因为时间太晚,许多餐馆都停火了,“三剑客”十分幸运地看到一家卖包子的小店,一人先买了五个填肚子。一口下去,三人都顾不上说话,频频点头,竖起大拇指。据店家说这包子叫“破酥包子”,是典型的“滇味面点”,盘县位于云贵交界,跟云南的平彝县(今富源县)相接,因此能吃到也不奇怪,破酥包子的面皮在擀制的时候会刷上猪油,因此面皮的横截面呈现独特的酥层,吃来甜中带咸,美味可口。
“狐狸,这包子跟‘狗不理’包子比怎么样?”贺础安问胡承荫。
胡承荫的两腮都塞满了包子,含糊着说道:
“各有千秋,各有千秋!”
为解大家的疲乏,团部决定在盘县休整一天,然而此地实在乏善可陈。盘县位于山谷中,黔滇公路在县城北郊通过,“三剑客”在街道上闲逛,虽然街道整饬,路面颇宽,商店虽然在非赶场期也照常营业,但当地人都起床特别晚,许多铺面九十点钟都不开门做生意,路边有许多小摊贩,每个摊主都撑起一把用来遮阳挡雨的大伞,在道路的两旁毗邻相连,看来颇有趣味。值得欣喜的是,“三剑客”竟然在街头买到了《云南日报》,三人都十分兴奋,然而当他们在报纸上看到“长沙岳麓山遭敌机轰炸,伤亡惨重,湖南大学部分校舍被毁”的消息后,眉头都拧了起来。
“现在看来,学校迁滇的决定还是正确的。”贺础安沉吟道。
“是啊,若咱们现在还留在长沙,还真的是生死难料啊!”陈确铮附和。
“咱们这一路上很少能有机会看到报纸,偶然看到一次,若是好消息,便欣喜若狂,开庆祝会,若是坏消息,便愁眉不展,叹气连连。要我说,不看也罢!”胡承荫把报纸合上了。
即便是有胆大的想要阖目入睡,却不想屡屡被臭虫咬醒,苦不堪言。
虽然在长沙的时候“三剑客”跟牟光坦做过室友,但步行团上路之后牟光坦就经常一人独行了,他时常观察沿途遇到的人,沉醉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之中,看到无人的路上,他时长一边走,一边沉浸在思考之中,口中念念有词,全然不管周遭事物,每当想到佳句,便异常兴奋,赶紧掏出纸币记下。后来牟光坦体察到刘兆吉搜集民歌的辛苦,便时常与他结伴而行,听到好的民歌,也时常忘情地击节赞赏。“三剑客”以前在宿舍里就经常听牟光坦在宿舍里大声的背诗,他可以对雪莱、济慈,拜伦等诗人的诗歌倒背如流,更是说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即便是丝毫不懂诗歌的人,也能体察到他身上散发出的浓浓的“诗人气质”。
“光坦,你不害怕吗?”胡承荫蜷在墙根儿,离得远远的。
城里逛完了,“三剑客”跑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刚毅坚卓的他们】最新更新章节〖第83章 睡在棺材旁〗地址https://wap.275b.com/173_1738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