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云南我来啦!(2/3)
气,索性任他摆弄。
离分界牌楼不远有一处纪念关二爷的关圣行宫,殿前有古杉两株,高二三十米,树身颇粗,“三剑客”想要合抱而不能,据说树龄有上千年,殿内关公像气势非凡,栩栩如生,大殿两侧有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
“贺老师,你说的没错,做人若能如此,便可以说是真潇洒了。”
“小时候先生总是让我们背诗,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是何意思,只知死记硬背,经历了国破家亡,看到了民间疾苦,才真正理解那些诗句,真真是蘸着泪,滴着血的。”胡承荫边说,边弯腰揩掉鞋帮的红泥。
“快下山!”陈确铮大喊,所有人拔腿朝山下跑,跑了好远才敢停下来,“我在<水浒传>和<杨家将>中都读到过‘滚石檑木’一说,做梦也没想到居然能真的看到这冷兵器时代的‘大招’,真是涨了见识了。”贺础安一边说,一边扶着树喘着粗气。
“我们不是军人,我们是学生!”
在杜鹃花的一路“护送”下,步行团一路翻山爬坡,便到了位于黔滇两省交界的胜境关,取“滇南胜境”之意。胜境关位于山顶,举目四望,可以鸟瞰群峰,北临黔境,南往曲靖,连绵不绝的山峦匍匐于脚下,茂密的森林组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下肯定能采到不少民歌。”
即便是山中入夜生寒,终究是到了四月中,天气和暖了不少,团部宣布出发的时候,大家的期盼都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因为他们将到达省境的第一站——平彝县(今富源县)。即便仍旧需要翻山去胜境关,大家也都走得格外有力。
“还能怎么办呢?惊扰了人家不说,万一被人冠以调戏妇女的罪名那可就糟了。”胡承荫也跟着笑。
“云南,我来啦!”
又是大晴天,春风和暖,十分舒适,“三剑客”照例缀在队伍的后面打游击,却无意中看到刘兆吉跟牟光坦一行二人沿着一条林间小路走去,追上去才知道,他们看到了穿着苗族服装的姑娘经过,那姑娘看到他们就羞涩地沿着这条小路跑远了,便想追上去一探究竟。
“还记得关圣行宫的楹联吗?好一个‘于今裂土笑三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想必三分天下之时,云南的土地也是这么红吧?”
“昆明,我来啦!”
谁知道此时从寨中闪出几个身材强壮的大汉,他们疾言厉色地大声喊叫着,可他们说的话对于这几个穿着黄军装的异乡人来说是一个字也听不懂,苦于无人翻译,他们只好举起双手,手心朝着对方。
“这寨里的苗人应该都是‘生苗’了,我们一路上跟苗人多有交往,还跟他们开了联欢会,看了他们的歌舞,却是第一次在深山遇见‘生苗’,这一路也算是圆满了。”
“老陈,你还说呢,你会说那么多方言,你要是好好把苗语学一学,我们还用被这么狼狈地赶出来吗?”
出了关圣行宫,步行团集体往山下走,脚下的土壤都是鲜艳的棕红色,下山上了公路,沿途便看到多户民宅,袅袅炊烟,鸡犬相闻。下山后地势变得平坦十分平坦,云南公路的路况也比贵州好了许多,路面铺着辗得很碎的石子,十分干净整洁,加之天气晴朗,走起路来十分轻松,重新找回了郊游的感觉。“三剑客”看到远处的田野里有干活的农人在攀谈着,贺础安抓了一把路边的泥土,感受泥土绵密潮湿的质地。
因为是两省的分界处,所以修建了分界牌楼,牌楼的东西两面各有一对石狮子,东面的一对面向贵州,西面的一对面向云南。牌楼上一面题字“黔滇锁钥”,一面为“万里金汤”,这华丽气派的牌楼自然也进入了胡承荫的相机的取景框,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走了这一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刚毅坚卓的他们】最新更新章节〖第84章 云南我来啦!〗地址https://wap.275b.com/173_1738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