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出手相助(1/2)
“皇后娘娘,陛下仍旧在位,皇后娘娘突然垂帘听政,是否有所不妥?”
还没等杨皇后想明白,林进仕为何突然出现在朝堂之上。
反对她垂帘听政的大臣便站了出来。
“臣附议!”
“尔等这是要反了不成?!”
杨皇后猛地一拍凤椅,声音带着明显的怒意。
在后宫,那个赵琦儿和火枪队不听她的吩咐,落她的面子!
到了前朝,这些朝臣又给她使绊子!
这是要气死她不成?
史弥坚趁机站了出来。
“皇后娘娘,您仗着杨家在朝堂上的威势,便想要遇阻代庖,诸公们评断评断,历史上可有此等先例?”
那些最初站出来反对杨皇后的人。
虽然算不上对大宋有所建树,不过也算得上是熟读礼法之人。
正是因为杨皇后此举有违礼制,这才冒死上书!
“兵部尚书,陛下担心朝堂之事,便让本宫垂帘听政,主意也只是旁听,却被你说的这般不堪,你是认为陛下也已经病入膏肓了不成?”
史弥坚的话非常犀利。
一句话就使得杨皇后明面上再也不敢提及杨家。
不过,杨皇后又岂会这般好对付?
她出了杨家可以依仗,还可以依仗庆元帝。
而且这番话也说的非常有趣。
杨皇后依仗的是庆元帝,可史弥坚却质疑杨皇后。
这便是质疑庆元帝!
狗咬狗的戏码。
别说,还挺有趣!
“臣从未有此意,皇后娘娘急于定臣的罪,可是因为心虚了?”
嘴上自称臣子,可反观史弥坚的做派,哪有一丁点臣子的模样?
不过,比起杨皇后。
朝臣们更愿意相信的还是史弥坚。
毕竟后宫里可没有史家的人。
若说史家非要扳倒杨皇后有什么好处,他们这群被“蒙在鼓里”的朝臣,还真想不到。
“本宫为何要心虚,本宫就是替陛下听一听诸公们对于朝廷要事的看法,陛下即便人在病重,也担心着国事,兵部尚书质疑本宫,便是在质疑陛下!”
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杨皇后本以为史弥坚会害怕。
可史弥坚却露出了一抹狞笑。
“皇后娘娘的话,若是不懂事的人听了还会信,可臣前几日已经去探望过陛下,陛下的身子已经好了许多,虽说无法商朝,但也能听取朝臣对国事的意见,又怎么会需要皇后娘娘垂帘听政?”
杨皇后还未曾想到辩驳之词。
史弥坚接着说道:
“而且,臣听闻,杨家最近多番入宫面见皇后,陛下仍在病中,为何不见杨家的诸位去面见皇上?”
史弥坚已经点明了,杨家与皇后,正趁着官家卧病在床,商议着什么。
只不过着具体商议的是什么。
相信朝臣的心中也定然有本账!
“兵部尚书,你当真觉得,本宫拿你没有任何办法?!”
一听这话。
林进仕几乎可以确定杨皇后是个蠢的了。
证明不了自己。
最好的方式就多开风暴的正中心。
可杨皇后偏偏选了下下策。
用权利压人!
这不是摆明了再说:“我是皇后,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要说我撒谎,我就弄死你!”
这样,不仅仅寒了朝臣的心。
也让无形中助长了史家的威信!
“皇后娘娘,臣有要事启奏!”
眼看着继续争论下去,杨皇后可能就断送了杨家的计划。
目前,杨家还需要制约史家,断然不能废!
林进仕无奈,便站了出来。
看到林进仕,史弥坚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恨意。
但如今林进仕的身份是大宋的异姓王,并不是一个兵部尚书能够抗衡的。
“越王怎得来了,听闻陛下派越王去平定吐蕃,可是有了结果?”
“皇后娘娘明鉴,吐蕃已平,皇后娘娘可高枕无忧!”
闻言,杨皇后虽然心中纳闷。
但也只能称赞林进仕。
可还未等杨皇后开口,林进仕便接着说道:
“臣听闻是皇后娘娘向陛下举荐的臣,臣万分感激皇后娘娘,若非皇后娘娘知人善用,吐蕃定然还要继续骚扰我大宋疆域!”
朝臣们只知道官家派林进仕去平定吐蕃。
却不知这其中还有杨皇后的助力。
顿时有些发蒙。
若是按照史弥坚所说,皇后已经生出了异心,想要把控朝政。
可若听了林进仕的话,那皇后便是一心为着大宋着想,真是劝官家启用了与朝廷有些纠葛的林进仕!
就算杨皇后再笨,也听出了林进仕这是打算为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南宋逍遥王】最新更新章节〖第174章 出手相助〗地址https://wap.275b.com/177_17776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