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转危为安(1/5)
自从常永瑞按林大锤的布置开始侦察,很快得到侦察员的证实,那个戴着墨镜的算卦先生,就是王老虎,只是还没查到他的具体落脚点.负责盯梢的同志跟踪到龙脉山,几下一转悠,就被王老虎给甩了。不过大致的方位可以确定,就在龙脉山神庙附近,近期又发现和王老虎会面的人竟然是马奇山。当常永瑞把一大摞照片放到林大锤的办公桌上,虽然王老虎化了妆,但林大锤还是从照片上认出了王老虎,马奇山因为是背对着王老虎坐的,所以只拍到了几张背影和侧影的照片,但仍然可以确认是马奇山。仅从照片中还不能作为他们在接头的证据,那么是偶然的巧遇,还是精心的安排呢?林大锤决定先把照片送省厅作进一步鉴定,同时把马奇山调到身边,以便暗中观察。
今天一上班,林大锤就把马奇山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问:“马局长,最近你在忙什么呢?”
马奇山也想找机会接近林大锤,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今天见林书记有请,就匆匆来到林大锤的办公室,说:“左县长让我具体负责粮库的建设,抓zhi量,抓进度,另外抽空到下边搞今年秋收情况调查。”
“来来来,坐下谈谈,我正想全面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呢。”
“林书记,情况好啊,全县五十八个村子,村村大丰收,是个好年成啊!”马奇山望了一下林大锤,见没什么反应,就继续说,“这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大丰收啊,小麦平均每亩能收400多斤,但是农民们依旧忧心忡忡。”
“什么意思?”
“你在大会上说过,今明两年,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只交公粮,不再交捐献粮……”
林大锤肯定地说:“没错,我说了就算数。”
“可是农民心里没底,怕你说的话对有的村算数,对别的村就不算数。”其实马奇山是故弄玄虚。
“这话什么意思?”林大锤不明白马奇山说这话的目的。
“有的村向我反映,说你总到花子村去,人家说你太重老乡情谊了。其实你也该多跑跑那些老村老户的,一方面当着农民的面,把你在大会上讲的再强调强调,也好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另一方面你也去体验一下翻身农民的喜悦嘛!”马奇山总能把假话说得煞有介事的。
“好啊,马上就要开镰了,你抽点空,陪我下去看看,明天就动身。”
这句话正是马奇山求之不得的,他答应着走了出去。
第二天一大清早,林大锤和马奇山首先来到了小清河村。他们在一块谷子地下了车,地头放着农民们带的干粮,咸菜和水,这样可以省去中午回家吃饭的往返时间,另外不用送饭,全家也可以倾巢出动了。村长梁文多见林书记的车直接开到地头,就赶了过来。
望着金灿灿的谷子地,林大锤对梁文多说:“梁村长,你们村的谷子长得真好啊,一穗能有一巴掌长。”
“托老天的福啊,长得不错。”马奇山对梁文多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说:当着林书记,你得说托***的福,或者托政府的福。梁文多是庄大客气走了以后,在村民大会上新选上的村长,为人实在,不玩虚的。那年月,农民可不就是靠天吃饭嘛!所以他不理马奇山的茬,“林书记,咱再看看小麦、玉米、大豆吧。”
于是梁文多领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唠,林大锤还从中学到了不少农业知识呢。不知不觉到了吃午饭的时辰了,梁文多硬要拉着上他家吃饭,马奇山又半推半就,林大锤也实在推托不掉,只好客随主便,跟着梁文多到了家。
家很简陋,炕上小饭桌早已摆上,酒也烫好了。桌上摆着一盘炒鸡蛋,一大盘土豆丝,一盘大葱蘸大酱。主人盛情,林大锤也只好心领了,既来之则安之吧。于是,梁文多、林大锤、马奇山还有司机,四人正好把个小炕桌团团围上。司机不能喝酒,只扒拉了几口饭就回车里等着去了。不一会儿,一瓶白酒就见底了,梁文多还要再拿,这回林大锤说啥也不让了,说:“梁村长,就喝这些吧,酒多误事,下午还得去别的村呢。”
梁文多见林书记坚持不肯喝,便冲着厨房喊:“屋里的,上饭吧。”
梁文多的老伴在外屋盛高粱米饭,还做了两碗菠菜鸡蛋汤,这两碗汤是特地为林书记和马局长做的。
马奇山起身欲下炕,梁文多知道马奇山是要去方便一下,就要领马奇山去茅房,马奇山挡了一下,笑着说:“我不用你领,我知道茅房在你家房后,我去去就回,你陪好林书记。”
马奇山经过厨房,瞥了一眼梁文多的老伴,见她正在盛饭,汤已经盛好,就放在锅台上。他装作没看见,走到了屋外躲在墙后,用余光看着梁文多的老伴端起两碗饭进屋去了,马奇山迅速窜到灶台前,掏出了两个纸包,打开写着“大”的纸包,把里面的粉末倒入右边的碗,又打开写着“小”的纸包,把里面的粉末倒进左边的碗里,然后端起两碗汤,晃了晃,进了屋。梁文多老伴正好出来,见马奇山端着汤,很不好意思,急忙说:“唉呀,马局长,怎么能让你沾手呢,快!让我来!”说着就要来接马奇山手中的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夺粮剿匪记】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七章 转危为安〗地址https://wap.275b.com/199_1992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