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冤也不冤(2/3)

拜上帝教教义那可笑的避讳原因,洪秀全认为称皇帝的只能是天父上帝,于是他退而求其次只称王,称王之后在永安又搞了五个王出来,本身这就有点共治的意思,洪秀全这个秀才却不明白共治放在和平时期或许还能有用些,但在战争时期却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历来造反者都是投机式的心态居多,饶是杨秀清这样还有些战略眼光的有才者在入了天京之后,也都免不了迅速的腐化堕落,跟着便是与自己人争权夺利。天国首义六王之中,天王洪秀全本来可以掌控大权节制诸王的,但他却常年隐居深宫不理政事,而让东王代为理事,这种权力的旁落之后势必造成政权与教权的冲突,加上各王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天京事变就成了必然发生之事。

韦昌辉说他不冤就是在他领了天王旨意之后发动事变过程中杀戮太多,扩大化的杀戮牵连太广之后,让他后来想收手都收不住。一切原因都是几个王爷过于分散的权力让各王都拥兵自重,韦昌辉杀了杨秀清自然害怕东殿兴兵报仇,自然要多杀人将隐患消除,杀到后来杀到了翼王头上,于是韦昌辉就等于把自己的性命都给赌了进去。

看着满目疮痍的北王府,萧云贵轻叹一声,喃喃自语道:“你的悲剧就是做了杀人的刀,有道是鸟尽弓藏,就算你最后没有杀戮太甚,洪秀全最后为了安抚东殿那些人还是会把你给推出来送死的。”

左宗棠上前道:“殿下,二师冯子材来报,最后一座水西门也已经落入我们控制之中,天京城内的北殿军已经全部剿灭。”

萧云贵嗯了一声,昨夜原本还担心北殿兵会拼死力战,但最后发现北殿军根本没有一战之心,除了北王府的北王心腹抵抗激烈外,其余各门守军无不都是望而降,三万余名北殿兵马投降的就有两万多人,北殿将官中自北王韦昌辉以下战死十多人,北殿尚书张春厚、谋士刘乃新等数十人归降,天京的北殿势力已经不复存在。

而天王府也是死伤惨重,洪氏一脉自洪秀全以下几乎被屠戮一空,除了洪仁发和幼天王洪天贵福不知所终之外,就连不少洪氏外戚也被屠杀,剩下像钟芳理等洪氏亲族在钟芳理被逼自刎之后,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被人秋后算账而闭门不出,自此天京城内的天王势力也是一蹶不振。

加上之前已经被北殿屠戮太甚的东殿势力和翼殿势力,一场天京事变之后,人们惊奇的发现,天京城内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而西王的强势回归似乎便是要填补这个真空。

随后西殿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后续计划,恢复天京秩序,改善军民百姓民生,制造舆论态势,消除天京事变的影响等等。虽然每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但好在苏褔省有自己完整的行政体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保证,同时还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一切事物都在按着事情该有的样子发展下去。

西王进入天京城的第三天上,西王率领天国武百官以及众多的军民百姓一共上万人在天王府外的广场上为天王和东王举行了隆重的祭天葬礼。随着洪秀全的落葬,天国似乎翻开了新的一页篇章。

天京下关幕府山脚,这幕府山曾今见证了当年鸦片战争的耻辱,英军正是在这里实施了登陆,随后扬言要攻取南京,最后才逼迫满清签订了《南京条约》。

天色已经渐晚,从幕府山远眺江,落日余晖之下,一艘艘来往于上海、镇江和天京之间的货船络绎不绝,天京被西殿纳入怀中之后,还代表着西殿彻底打通了江的黄金水道,从上海到内陆各地的商业、货运可以通过太平军掌控的江上海至武昌段实现航运。在武昌的宝庆商会何元伦等内陆商号和朱昌龄、魏鹤林等在上海的商号终于实现了生意上的往来,是以江水面上出现了如此繁忙的景象。

紧靠幕府山脚下的江边水面上,一艘较小的乌篷船停在此处,天黑之后船上也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六十八章 冤也不冤〗地址https://wap.275b.com/1_119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