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琴音悠悠(2/3)
欢歌赋咏叹,对战场杀伐,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也不知该如何接刘辩的这句话。
“四百年来家国,八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望着灿烂的阳光,刘辩想起了南唐后主的一首词,稍作了些改动,背对着蔡琰,念了出来。
当他念出这首词的时候,蔡琰身子微微一怔,一脸迷茫的看着他,沉吟好一会,才幽幽的说道:“殿下吟出如此古怪格律,着实令人惊叹。格律虽是未见,听着确是极美……”
“美!”转过身,面对着蔡琰,刘辩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对她说道:“有时美也是一种无奈!”
身为才女,蔡琰向来对一些古怪的格律有着特别的兴趣。刘辩在此吟出南唐后主的词牌,恰好是正中了下怀。
词牌这种出现于隋唐,而兴盛于两宋的格律,对生活在东汉末年的蔡琰来说,自是一种极为新鲜的所在。
她好似并没有留意刘辩后来说的是什么,菱角形的檀口中,还在低低吟哦着刘辩刚刚念出的那首词。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理歌!”将这一句连着吟了好几遍,蔡琰幽幽的叹了一声,轻声向刘辩问道:“殿下可是暗指董相国废殿下为弘农王一事?”
这句话问出口,蔡琰猛然间醒悟过来是说错了话,俏脸通红,连忙把头低了下去。
让她感到意外不已的是,刘辩并没有因她揭开当初的伤疤而暴怒,反倒是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点了点头,语气轻柔的说道:“佞臣废帝,乱世伊始。事情已经过去许久,不过总有一天董卓会因当日的决断,而自尝苦果罢了!”
站在矮桌边,蔡琰低着头,并没有接着刘辩的话说下去。她的父亲蔡邕,在朝为官得了董卓不少好处,因为有着蔡邕的缘故,虽是当着刘辩的面,蔡琰也不好太多评说董卓。
“殿下所吟若是做成音律,着实是美的紧!”二人相向而立,沉默了片刻,蔡琰小声对刘辩说道:“不知殿下可通音律?”
“本王为太子之时虽是习得一些,却并不精通!”脑海中还残留着真正刘辩的记忆,如今的刘辩还能回想起一些他未穿越之前刘辩的记忆片段,微微一笑对蔡琰说道:“姑娘琴艺精通,本王不敢献拙。若姑娘以为此律可做琴声,本王愿效伯牙子期,与姑娘做这琴中知音!”
“如此奴家便为殿下抚上一曲!”刘辩已是承认琴艺不精,蔡琰也不好勉强他将词改成琴律,而且刘辩又已说出请她为词赋曲,她也不好多做推辞,于是向刘辩福了一福,端坐在矮桌边,焚上一炷香,向那瑶琴拜了拜,将香插在桌案上的小铜鼎中,这才将手指按在琴弦上,轻轻拨弄了一下。
随着她轻轻一拨,琴弦微微的颤动着,发出一声清越的响声。
调好音色,蔡琰扭头望着已跪坐在不远处等待聆听弹奏的刘辩,朝他微微躬了躬身子,又行了一礼,这才依照刘辩吟出的词牌,奏起瑶琴。
优美的琴音,带着几分哀怨、带着几许忧愁,在高台上飘荡着,伴随着琴弦的颤动,一首绝美的琴音在刘辩的耳边回响。
刘辩缓缓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着着优美的曲调。虽是不懂音律,可他却也是晓得一些,唐宋时期,流行的乐器乃是琵琶和笙箫,并非瑶琴古筝,能在听他吟哦出一首词之后,立刻便配出瑶琴音律,可见蔡琰对音乐也是很有造诣。
以往刘辩看过的书中,所描述的蔡琰都是生命中满载着悲剧的才女。嫁给卫仲道,夫君却是个短命的死鬼,后来又被掳到了南匈奴,做了匈奴左贤王的女人,直到曹操将她赎回,才算是回归了故土。
闻知蔡琰即将嫁给卫仲道,让徐庶安排与她见面,刘辩所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之特工皇帝】最新更新章节〖第182章 琴音悠悠〗地址https://wap.275b.com/1_198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