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1/3)
锅碗瓢盆的声音在厨房里响起,灶台上架着的那口大锅里,蒸蒸的冒着白色的烟雾,廖小梅弯腰揭开了锅盖,就看着隔板上那几个桐子叶粑粑已经转成灰绿的颜色。
“熟了,熟了!”刘玲玲快手快脚的从旁边拿起两块抹布,直接把那一屉粑粑起了锅,用筷子一个个挑着放到菜碗里头,端着到鼻子下闻了闻:“这树叶的香味真是好闻。”
桐子叶粑粑是湖泉村这一带地方的土特产,采来最新鲜的油桐叶子,一般以巴掌大小为宜,里头搁着粳米和玉米碎粒拌在一起的粮食,然后放到蒸锅里蒸,这样做出来的粑粑闻上去有一种树叶的清香,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这东西历史挺悠久,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发明出来一直流传了下来,特别是三年大ji荒里,好多人家都是用桐子叶粑粑充饥,只不过里头搁着的,已经不是大米和杂粮,全是各种野草。
廖小梅没闲工夫凑上来闻桐子叶粑粑的香味,手脚麻利的拿起一块肥肉在锅底用劲儿擦了几下,就听着“刺啦刺啦”的响声,锅底已经泛出了油亮亮的光。她把肥肉搁到了锅子旁边的饭碗里,把洗干净切好的菜放进锅子,拿了锅铲不断翻动了起来。
今天是杨国平的生日,为了给他庆生,家里人都忙碌了起来,王月芽一大早就搭了高连生的拖拉机去公社的供销社买东西,三个儿媳妇主厨,把昨晚定好的菜式全部搞定。等着到了中午,杨家的地坪上几张桌子坐满了人,湖泉村的亲戚们都过来凑热闹了。
这并不算办酒,可杨国平家比较特殊,因为他算得上半个城里人,即使他断了一条腿,杨家的亲戚也都觉得他比自己要高一个头,他过生日,大家肯定是要来捧场的,所以每一年的这一天,杨家总是很热闹。
就在大家动筷子准备吃的时候,就看到那边匆匆忙忙走来了一个人,一边走还一边大声喊:“左知青,左知青!”
原来是杨林江。
他几乎是用跑的方式一溜烟就到了杨家的地坪,从那几桌吃饭的人里头找到了左亚辉。
“左知青,好事,好事!”
从杨林江对于左亚辉的称呼来看,又是有了不得的事情了。坐在桌子旁边准备吃饭的人都放下了碗筷,竖着耳朵认真的听杨林江说话:“咱村的那个忠字舞,得了县城的一等奖!刚刚公社那边来了电话,说要你和小六……”杨林江东张西望的看了看地坪里的人,一眼就瞅见了坐在王月芽腿上的杨宁馨。
杨林江笑眯眯的朝她走了过去:“小六,你要进城去啦!”
“进城?”王月芽有些迷惑:“要我家小六进城干啥哩?”
“县里开表彰大会,咱们村的忠字舞得了第一名,要人去领奖,还要到县里的大会场说话!刘部长指名要左知青和小六代表咱们村上台哩!”
杨林江有些不是滋味,领奖不是他这队长去吗?啥时候轮到左知青和小六这个毛娃子去露脸了?不过公社书记在电话那头叮嘱他:“刘部长说了,让那两个领奖的,特别是那个小娃子,一定要好好准备,到时候在万人大会场里可不能丢了湖泉村的脸!”
听着说万人大会场,杨林江只觉双腿一软,快要闭过气去。
妈呀,这万人大会场,那得多大?站到那个领奖台上说话,自己说不定会直接晕了过去,更别说要对着那么多人说话了,这奖还得让左知青和小六去领。
左知青是文化人,说出话来很好听,小六这娃儿不怕场合,上回在城隍庙拿着麦克风就跟拿寸金糖放嘴边啃似的,一点都不胆怯!
想到这一点,杨林江忽然又没了意见,挂了电话就跑着朝杨国平家这边来了。
听说小六要跟着左知青进城领奖,周围的人都很羡慕,一个个朝王月芽投来真情实感的微笑:“国平家的,你们家可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八零年代金满仓】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七章〗地址https://wap.275b.com/202_2022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