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1/3)

窗帘被拉上,宿舍里一片黑暗,外边微弱的路灯光基本没有透过来,只是在窗户那里有一点点淡淡的柔和灯晕。

杨宁馨瞪眼看着窗帘上那一丢丢淡黄,完全没有睡意。

旁边床上的钱文文睡得很香,呼吸声清晰可闻,下铺的温玉茹也已经睡着了,只有她还睁着眼睛想着心事。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大学的宿舍群体生活,可她竟然有些不适应,是不是这个年代重新来过一遍,让她觉得大学生活无所适从了呢。

对面那个床铺的空的,上下床都空着,她能看到下铺放着的吉他影子,路灯光打在上边,轮廓分明。

这个宿舍里,只有她是来自一个十八线的小县城,其余人都是大中城市的孩子,如果她表现出来畏畏缩缩的感觉,肯定会被她们联合欺负。好在她重活一世,有着前世的记忆,有着前世带过来的自信,这才让她很快就结交了两个室友。

至于宿舍里另外三个上海姑娘,可能四年之后,她们依旧是熟悉的陌生人吧。

第二天上午,三个上海姑娘都来了,就如杨宁馨估计的那样,她们三个迅速打成了一片,对于她和钱文文温玉茹一屑不顾。

即便是钱文文这样活泼的人,几次想要做自我介绍都被她们无视了。

上海话说得起飞,“侬”“吾”“阿拉”之声一片,叽叽呱呱的,好像麻雀在叫。不一会儿杜小娇下铺的那个朱家角姑娘卢娟丽摸起了她床上放着的吉他,钱文文忍不住鼓掌:“好棒好棒,你竟然会弹吉他。”

杜小娇看了一眼钱多多,撇撇嘴,露出了一丝嘲讽般的笑容。

乡下人真是少见多怪,能弹两下吉他就这样激动了。

卢娟丽倒是没意见,毕竟是在赞美她,也没必要下人家的脸。她抱了吉他,轻轻拨动指甲,弹出了几个音符,叮叮咚咚,煞是好听。

杨宁馨忍不住看了下她弹琴的手指。

明显的是刚刚入门,轮指都还不熟练,哄哄外行还差不多。

吉他是最容易入门的乐器,可想要弹得精妙,那可是需要深厚的功底。吉他与其他乐器相比,最大的好处是它既能拿着装十三,又不用花太多钱。

这个年代,年轻人对于学乐器涌起了一股热潮,抛弃了本土乐器笛子二胡,年轻人更加青睐进口的乐器。而在一系列引进的乐器里,口琴是最受人欢迎的,主要的原因是……它很便宜。

便宜到只要你想买,就能买得起的地步。

所以,这时候走遍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见到拿着口琴含在嘴里,不住吸气呼气的人。

然而口琴也有它的缺陷,那就是吹奏出来的乐曲真的不怎么好听,吸气呼气吹出几个简单的音符还行,可是要掌握技巧不容易,想要吹得行云流水一般那就更难。最重要的是,口琴很容易弄脏,口水喷在里边,干了以后黄黄的一线,每天都得用牙膏蘸着水拼命洗。

手风琴也是八十年代初期最流行的乐器之一,这个属于学校音乐老师的专属,它也是一些工会干部的宠儿,每次工会开展活动,必然有人背着手风琴,摇头晃脑的拉出欢快的歌曲:“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心使我爱……”

在口琴和手风琴被引入中国以后,吉他又迅速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这时候钢琴还属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乐器,只有在最高雅的场合才会有钢琴的出现。能迅速吸引人们视线又方便携带的乐器,那就是吉他。

这个年代里,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迅速接收到国外的时尚,学着用国外进来的舶来品武装自己,背着吉他在街头行走,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吉他已经被湮灭在众多西方乐器里:小提琴、大提琴、电子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八零年代金满仓】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章〗地址https://wap.275b.com/202_20220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