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尚大炮(全)(2/4)
,她就更忙了。
吴雯芸也是这样,由于“无限”发展集团急速扩张,最近一段时间她的工作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大,除了节假日,她连个人休息的时候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试问赵志云怎么能忍心看着佳人憔悴呢?
有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女人空虚寂寞,就容易被有目的的男人趁虚而入。男人又何尝不是呢?不过这次的趁虚而入的角色,蹊跷地是个男人。虽然大家同性,但肖丹就像一个怨妇一样,没日没夜地纠缠着赵志云。赵志云拿他完全没办法,只好听之任之。
肖丹之所以刻意接近赵志云,是有想法的。虽然大家是前后脚的新人王,但他们之间的差距,根本就不能与日同语。赵志云此时,算得上是已经功成名就了,而肖丹的地位却极为不稳定。在接下来的残酷竞争中,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一直保持这样的优势。在他看来,和赵志云扯上关系,也是保持他排名的一种方法。
接近赵志云,了解他的生活,找出他的弱点,让真正的赵志云爆光在人们面前,成为了肖丹打败赵志云的另一种办法。当然,要完成这么“伟大”的目标,仅仅只是靠他一个人来完成,难度显得很大。所谓好事成双,做坏事当然也得要有搭档,像做这样有挑战性的事情,更需要有同志帮助,尚德便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舞台。
尚德和肖丹,有着很复杂的亲戚关系,具体复杂到什么程度,连他们自己也说不出来。
来简单介绍一下尚德。尚德,男,四十五岁,公开的职业是诗人,兼职是著名的社会新闻评论家,当然,也是个臭名昭著的前企业家。在创业的日子里,他先后设了几个大骗局,卖过的没有增高效果的鞋和鞋垫,没有保健益智效果的口服液,还有拉起房地产公司,建造过一些豆腐渣工程。可就是这一系列的所谓“艰苦”的创业,为尚德赢得了亿万财富,这是他的“幸运”,也是那一代中国的商人几乎都有的“原罪”――他们成长于市场经济的草莽年代,也利用了这种草莽特性。面对“原罪”,有人选择了“坦白”,也有人选择了粉饰和漂白。尚德显然也属于后者。当有记者问及他的违规问题时,他不但予以完全否认,还一再强调,“其实,我是一个诗人。”“我首先把自己定位于诗人,然后才是企业家。”原来,“诗人”是他转换话题,掩饰自己的最好幌子!
至此,我们已经不难明白,尚德把自己涂上文化口红,戴上诗人的帽子,并不是因为他是个真正的诗人――尽管发迹后他拿钱出了六本诗集,更不是因为他真的为了诗――如果真为了诗,有必要时时处处炒作自己是诗人吗?而是为了用诗人的光环,来掩盖他并不光彩的发迹史,漂白过去,洗刷“原罪”。这种用文化的高雅来装点自己的门面,是古往今来中国商人惯用的招数,所谓“附庸风雅”是也。而尚德的厉害在于,他已不是“附庸”,而是“占领”。他挥舞着企业成功人士的大棒,入中国作协,结诗社,出诗集,开个人诗歌研讨会,举办个人诗歌朗诵会……让无数已不甘于寒酸的诗人们,为他献鲜花捧场子。他还口出狂言:诗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比较爱走极端的,像顾城、海子这样的;第二类就是“我们这类诗人,敢想象,敢做大事,是梦想拥有整个世界的人,代表人物就是**和曹操。”尚德在这种美化中,似乎真的“高雅”起来,但对于越发脆弱和边缘的中国诗坛,这绝对是野草对稻田的侵占,是伪诗歌对真正诗歌精神的异化和屠杀。不是说商人就不能写诗,也不是说商人就写不出好诗,但如果一任这种在数票子的间隙掐出的“断行句”在商业的包装和炒作下,蔓延成诗坛的主流,异化成商人的面具,中国诗歌也真的就完了!
有了诗人的帽子,尚德仍觉不够,还不惜多管齐下,全面包装和漂白自己,也开始炮轰别人博取出位。总的说来,他就是自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光速领跑者】最新更新章节〖第309章 尚大炮(全)〗地址https://wap.275b.com/202_20227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