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大案起 二(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早朝就这点好,只要一致决定下来的事,基本很难再有改变。 皇帝不满意的,为了金口玉言的体面,即使想改,也不会立刻做出决定,只能在边角修修补补,降低影响。 大臣不满意的,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至于有些愣头青上奏疏,也只是阁靴挠痒改变不了大势。 碰到好脾气的皇帝留中不发便可。若是碰到爆脾气的皇帝,治你个欺君罔上之罪,也只得受着,别人挑不出理来。 所以,明末的早朝,与其说是处理军国大事,不如说是各方势力的正面交锋来的更准确些。 基于现状,自从那次早朝之后,朱由校便学起了自己的祖辈们,已经半个月没再上过早朝。 嘉靖帝曾经待过的西苑,此时朱由校正在王体乾的陪同下,视察着刚刚成立不久的“格物研究院。” 西苑自从嘉靖帝驾崩后便一直空闲了下来。 自从有了建立“格物研究院”的想法后,朱由校便开始在北京城和北京周边选址。 相比较之下,还是西苑最为合适。这里较为辽阔,又有嘉靖帝时修建的各种宫殿,修修补补就能用,而且,这里远离闹市区,较为清净,正是研究开发一系列事务的好地方。 经过魏忠贤的举荐,原为尚膳司太监的王体乾,得以朱由校诏见。 一番考较后,得到了掌管“格物研究院”的差事。 王体乾是个聪明人,经过旁敲侧击,察言观色之后,知道朱由校对这个新成立部门的重视。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为了能得到朱由校的重视和重用,自接手之日起,事无巨细,不敢有丝毫怠慢。 经过几天的时间,大体架子总算搭起来了。 朱由校看着在自己面前坐立不安的老工匠张老财,笑着说道。 “张老翁不必惊慌,朕问你,在这可还住的习惯?” 听到这个问题,王体乾立刻便紧张了起来。陛下可是再三叮嘱过,不可苛责了工匠们。如果张老财一个回答不好,自己不仅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差事会丢了,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看出了张老财依旧紧张,朱由校再次说道。 “老翁但说无妨,一切有朕给你们做主。” 听到这里,张老财却忽然哭了起来。 王体乾脸色立刻吓得苍白了起来,看到朱由校冰冷的眼神看向自己,结结巴巴刚要解释什么,却听张老财止住了哭声,说道。 “皇上赎罪,老汉没忍住。老汉从来没想过每天能有吃不完的肉,白米饭可白了,一碗不够还能再挖一碗,还给俺们穿了新衣服。” 听到这里,王体乾才算松了口气。心里又气又乐,你到吃的好穿的好了,咱家差点被你吓死! 朱由校看着张老财擦拭眼泪的手,已经干裂的层层脱皮。因为吃到几顿饱饭而如此失态,心里却着实不是滋味。 前世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人,何时会因为吃饭发愁过?穿越来了之后成了这大明高高在上的帝王,何时真真正正的去看过感受过底层人民的生活? 在明朝,工匠主要为轮班匠,简称班匠。即按照实际需求,可分为四年一班,三年一班,两年一班,全国各地的工匠们赶赴京城服役三个月。,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班匠的日子,尤其是明末是非常苦的。不但没有酬劳,就连往返京城的路费都得自己掏腰包。 明朝前中期还好,有时会给一些补助,比如月粮,按月由工部支付,直米则是按日由光禄寺支付,等于伙食津贴。 可是在明末,自然灾害频发,官员贪污,就连这些最基本的都时常得不到。 很多的工匠为了筹齐来往的路费,为了在北京城能够活下去,卖儿卖女的不在少数。 有的为了节约下来往京城的路费,干脆住在了京城,被称为留存工匠。留存工匠即使省去了来往的路费,日子依旧不好过,时常要应付官府勋贵们的压榨。 待张老财说完之后,朱由校才说道。 “无妨,朕恕你无罪。如果你能帮朕把这样东西给制造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明朝成天启】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四章大案起 二〗地址https://wap.275b.com/207_2079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