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章 颂圣(1/2)
杜让能胸有成竹,不慌不忙道:“我想请各位说一说皇上此举最好和最坏的结果各是什么。”
众官都望向王抟,这里他是二把手啊。王抟责无旁贷,想了想道:“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诏书得到彻底执行,最底层、最贫苦的佃农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这也将使大量雇农转而租田当佃农(雇农就是长工,他们比佃农唯一的好处是不会饿死,但佃农有一定的财产和自主权,这又比雇农高出一个阶层),这也将抬高雇佣雇农的佣金,说不定会使纯粹以卖苦力为生的雇农彻底消失,大唐的社会结构会进一步合理,农民与土地紧密结合,生产热情会极大激发,农业生产大大进步,这将为皇上一统江山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可能大伙要问:王抟哪来的一嘴的新名词?前面我们说过,李允在金陵大学大过了把“为人师表”的瘾,他当然不会给唐代的学子大讲诗词歌赋,他讲的是《政治经济学常识》,在京七品以上官员旁听,没有功名的商绅上缴一千两白银也可以列席听讲。李允的原意是开发官智和民智,收钱只不过是为了提高一下门槛,免得人来得太多。想不到商绅的热情之高,比之后世追星族捧自己崇拜的名星还要疯狂,前后三次讲演收入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出场费之高克林顿相形见绌、布莱尔望尘莫及啊。许多大商巨贾远自越、扬、鄂、岳,甚至荆、襄、广、益赶过来,由于坐得太远,圣皇讲了些什么一个字也没听见,只是上瞻天颜,呜咽流涕而已。还是李允看着过意不去,每人送了他们一份小太监代书的“课堂笔记”。这份笔记被商人一至奉为天书,不过既然皇上赐的,天书也得读懂它啊,这些大商人智商极高,苦研之下各有所悟,半夜里爬起来烧香磕头,大呼“圣天子神仙转世”!商贾如此,朝官领悟后也把李允奉为神明,什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时也成了朝堂流行语。
王抟的分析令众臣频频点头,都说:“想不到皇上轻描淡写的‘减租减息’四个字竟有如许深远的意义,皇上真是太伟大了!”王抟接着道:“最坏的情况就是地主阶层为了一己私利,对诏令阳奉阴违,由于佃农身处绝对劣势地位,地主大可仍收六七成的租子,而强迫佃农自承是收了一成租,那么‘减租减息’就会象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毫无效果!”
杜让能道:“肯定会有阳奉阴违的事!不过依本相看来,这正是皇上希望出现的局面!”
赵匡凝诧异道:“杜相是说皇上希望地主不尊诏令,对抗‘减租’大业?”
杜让能道:“没错!列位大人可以想一想,现在皇上有多少大事要办:修海堤,办军务,灭大梁,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件不急等着钱用!今年的农税免了,年底收上来的商税正常开支也就能撑到夏税上来,我算了,光灭梁一战,最少要列拔军费五千万,钱从哪里来?!”
听到“五千万”下面又哄一下议论开来,赵匡凝只好再吼着大家静下来,杜让能等到秩序恢复,压低声音道:“你们再想想《大唐义报》把破坏‘减租减息’说成是逼民造反,皇上明旨把这种行为定为逾制,这分别是什么罪状?”
造反本来至少是族诛,按李允朝最新的刑律,只有造反而且起兵者才是族诛,起兵而且称王称帝者诛三族,取消了诛连九族的酷法。刑部新察江西反民高达数万,“逼民造反”,可以族诛矣。就算是“逾制”也不是轻罪,轻了也是杀头抄家,重了可能满门抄斩!
满朝文武都象是牙疼一样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杜相是说皇上想‘杀猪吃肉’?!”
杜让能道:“本相这么说了吗?本相是说要是有人硬朝刀口上碰,那皇上是不会怕的。”
谏议大夫张道古愤然道:“皇上当以公道治天下,固然不能偏向富人,也不可以偏向穷人,放田取租,租子高低那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皇上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万世大唐】最新更新章节〖一百三十一章 颂圣〗地址https://wap.275b.com/224_22470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