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得相能开国(1/4)

李允大胜之后没有乘胜追击,一来朱全忠实力仍然强大,和朱全忠硬碰硬,就算灭了他,自己也得元气大伤,两败俱伤的后果只能是被别人渔利。另外李允也有他的难处!新得的徐、宿两州,百姓流离,库府一空,仅有的一点财物也给时溥带走了,再怎么说也是老丈人,不能扣下他的行李吧?徐州是对抗朱全忠的前线,民心太重要了,李允狠了狠心,免除了百姓一年的钱粮,钱粮免了,官吏军队的开支是少不了的,于是净赔了六十万两。而那边腐朽的朝廷,守着屁大一点地方,一年的供献竟要七百万缗、石!各路大小节度使把赋税大半留下自己享受,只向朝廷意思意思,所以大半要李允拔毛,痛啊!要不是李允重视发展工商业,十一税根本不够用,因为李允的开销实在太大了!

第一用于民的,那年头人类抗拒天灾的能力微不足道,不管是旱、涝、风、蝗,都能成灾,那就得救济啊。

第二是用于发展工商的,这是重中之重,怎么也得掏钱的。

第三就是文武官员的俸禄。李允在这方面对手下极为慷慨,文官的收入是朝廷定制的两倍,连小吏也吃财政铁饭碗——当时的吏治,县官权力很大,可称得上百里候——可以自己任命都头(公安局长),师爷(县秘书长)干脆自聘,自聘的意思就是自掏腰包,所以县一级基层事务都是县官一言堂!李允把这些小吏全纳入财政,也就是把任免权收了上来,县令管全盘,县尉司法,县丞管民,主簿管财,各司其职,政令畅通。军队李允抓到连一级,地方抓到县一级,可以说政权基础极其牢固了!比之文官,官兵薪水更高达定制的三倍,要是带兵主官,外加一倍的津贴!人行千里只为财——想造反当皇上的毕竟是少数分子,老子先把你们都喂饱了,你们不跟我干,跟谁干?!

李允野战军二十万,地方部队四万,官吏大至也有二十万多一点,加起来有四十五万人,人均开支每年高达十六两,这样就这样李允每年所得一千二百万缗,自己留下的八百万缗刨去正常开支,剩下节余不足一百万,使他打算大兴基础建设拉动经济的想法一直不能实现,只能集中有限的财力重点保工商,对于孤老、孤儿,本想建起敬老院,孤儿院,最后钱不够,只好由地方每人每月发三十斤大米了事。李允未穿越前基本是一“愤青”,对**的统治这也不满意,那也不顺眼,哪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不知是哪个疯子说的!李允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那是因为他当参照物的是后世社会主义中国,可是大唐百姓的参照物却是黑暗动荡的晚唐,在李允的治下,丰年可以吃饱穿暖,灾年官府减税放粮,也勉强过得,不至于逃荒要饭,卖儿鬻妇,因此无不戴恩怀德,编成民歌童谣称颂其美,歌云:“秋至而收,春至而耘。吏不催租,夜不闭门。万民乐业,重商兴文。何以得此,吾王之恩!”谣云:“江南有丹王,爱民如爹娘。杂捐全取消,十一纳皇粮。鸡鸭庭前走,米面堆满仓。家中有余钱,要钱去买糖!”李允听闻,愈觉惭愧,可是想要为百姓做点好事实事,离不开钱啊,没钱什么事也办不成啊,李允现在越来越财迷了,除了“边境”城池,腹地的城连修城墙的钱他都不愿出了,大言道:“本王立志扫清天下,修城是示弱于敌,自招祸患!”于是修城的钱拿来架桥修路了。

众夫人每月一百两零花钱,如夫人五十两,除了韦清芳——她挂着第十山地师师长职,每月另有一百两——其他夫人都大喊钱不够花,天知道她们是怎么花的!王府的开支,于化龙很“大方”地每年给拨款十二万缗(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还搓着手道:“大王总是治下万民之主,不能太委屈了您啊!”妈的,好象老子还得请他喝一壶似的!这点钱连王府开支的一半都不足,没办法,省着点花吧,可是开支已经压得不能再压了,再压只有减少太监宫女的月钱,李允可不想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万世大唐】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章 得相能开国〗地址https://wap.275b.com/224_2247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