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工业革命(1/2)
马均:“流水线?”
这个新奇的词语马均不懂,不过效果他却看在眼里,以前他没有发现,原来生产也可以这样子来的。
王浩:“按照这个流水线的生产,马大匠认为能不能凑齐投石车呢?”
王浩看着若有所思的马均问道,这次的变革让马均一时难以接受,他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制作也可以抄近路,可以这样来生产。
马均:“投石车没有问题,再加入几百人进入,相信月尾就能做出一千台投石车,可是元戎弩和疾箭……”
王浩:“这个也可以用流水线,还可以用招标承包的方式。”
马均:“招…招标……承包,这是何解?”
要说流水线生产,马均这几天看在眼里,勉强还能理解一点,可是招标和承包这两个词,马均是一头雾水摸不准东西。
王浩:“马大匠认为元戎弩最难制作的原因是什么?”
要是其他人问起这个问题,马均绝对会闭口不提,王浩问题来他却不能不说,元戎弩零件没有多少,不过许多配件都需要精心调制,还有些需要经过特殊质练才能安装上去。
也正是因为元戎弩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所以三国之后这种弩箭就失传了,后来历朝历代都想再制作出来,不过因为没有图纸而失败。
王浩:“既然只是某些某些配件需要我们自己制作,那么剩下的交给别人如何?
比如箭杆,留给普通百姓制作没有问题吧,只要规定一定的规格回收上来,许多百姓都能制作,就连回收和规格标准,都可以交给商人来做,我们负责给金银就可以了,做个就叫做承包!”
听到王浩的话马均瞪大双眼,他一直没有想到这个办法,以前制作元戎弩箭,都是让一班师傅和学徒一起做,这里就浪费了许多时间,如果真的能承包出去,他们单单制作箭匣就简单的多了。
马均:“分出去做没什么问题,别人也不可能从疾箭上,破解元戎弩的制作方法,可是疾箭需要标准非常苛刻,如果那些承包的商号,送来的箭杆都不符合,再装箭匣的时候非常麻烦!”
王浩:“所以出现了招标,我们不需要直接分给百姓做,只要分给十多家商号做就可以了,而且十多家商号只用三家的箭杆。”
马均:“这又是为何,箭杆不是越多越好吗?”
王浩:“这就是招标的高明之处,那一家的价格比较低,质量比较好的箭杆,我们就用他们的箭杆,这样有了竞争对手,他们才会认真帮我们筛选箭杆!”
马均:“主公妙计啊!如此以来元戎弩艰难的制作便解决了,而且产量也会逐步提升,只要作坊里的学徒都学会安装,以后三军配备元戎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听到王浩一番解说马均恍然大悟,原来平时看起来那么复杂的事,都可以变得那么简单,以后作坊里的军械基本可以翻一倍产量,而投入的金钱将少于之前,还可以节省一大批人力物力。
以前马均经常从王浩这里,听到许多新奇的物件,只是苦于没有时间去研发,如今看来可以放下肩膀重任,好好的研发一些新物件了。
马均:“主公既然说的那么清楚,心里肯定也有自己的构思,不知道你准备怎么安排老夫等人?”
马均知道,一旦流水线施行下来,他们这些元老就要让位了,毕竟到时候大批量生产,只有少数几个环节才需要他们。
让他们放下手里的活,加入管理这个作坊的高层,他们自认自己还没有那个能力,可是作坊又不能少了他们这群人,马均不是担心自己的位置被取代,而是不知道自己以后因该如何做。
王浩:“张仁有个族弟,过这时候我会让他过来接管作坊监工,名义上他是这里的主事人,不过你和诸位匠师的地位,绝对不在他之下,也不用受到他的制肋。
我会开始知道叫做研究室的部门,由马大匠做头,一起研发新器械和物件,你们这些元老不需要对张仪负责,有什么需要可以让人传话给我。
至于作坊里进行大批量制造,交给张仪就可以了,毕竟他在这方面比较在行,你们可以作为监制查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以让张仪负责改进。
招标之事就由张仁来负责吧,箭杆和弓弩的一些配件,能承包的就承包出去,百姓一心只想赚取金银养家糊口,没有谁会放弃这种好事,且张仁在商业方面比较有才华……”
王浩将以后的一些规划粗略说一遍,马均认为这个也可以,他们不需要多大官职,只需要研究的时候不受到制肋,至于说抽空监制,和负责教会生产流程,对于他们来说总比带徒弟,还要一个个的教容易多了。
王浩在江夏的军械作坊里待了七天,张仪因为豫章之事被贬回来,没想到才过几天王浩又从新提拔他,让他做为军械作坊的制曹。
虽然这个官职比豫章太守低几阶,可是含义却不一样啊,这个军工作坊是王浩的王牌之一,能作为这个作坊的制曹,就说明王浩对他相当器重。
王浩之前在作坊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小地主】最新更新章节〖132.工业革命〗地址https://wap.275b.com/229_229616/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