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忠臣潘佑(2/2)

如此大动肝火?

李煜爱才,但凡臣子在他面前作诗,只要不太过分,他都能够接受,今日如此的情形,真是少见!起码周女英与李煜结识以来,没见过几次……

李俊文也吓了一跳。这李煜的人品不行啊!至于么,不就是十万两的事儿么,你又不是拿不出来!你不愿意当冤大头或者觉得人家的诗词不好,可以直接说嘛,何必对臣子动怒呢!谁让你装阔佬被盯上了呢,人家也是奔着钱去的嘛……

“国主,潘舍人应该是喝醉了,胡言乱语,还望国主宽恕他……”陈乔终于忍不住站出来替潘佑求情道。

其余几名重臣也纷纷站出来求情,唯有张洎依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无动于衷,幸灾乐祸

的看着潘佑,脸上露出冷笑。

这倒是把卢多逊和李俊文给搞懵了,一首词而已,怎么感觉很严重的样子,居然这么多人站出来求情!难道这些人也想分那十万两的润笔费?

卢多逊和李俊文不知道的是,潘佑方才念的那首词,实际上内含乾坤。

当年赵匡胤还没有黄袍加身,中原还是柴荣的天下,南唐也还是李煜的老爹李璟当家。柴荣比较猛,南征江南,打得李氏毫无还手之力,被迫将所辖的淮南十四州全都割让给了中原王朝,丧失了依托淮河沿线所建的防线,令都城金陵直接暴露在中原王朝的火力范围之内。

而李氏似乎被中原政权给吓坏了,在此之后不思进取,完全放弃了淮南,即便以后赵匡胤代周建宋,四处平叛,扫除异己,淮南出现了权力真空,李氏也再没有想过夺回淮南。

如此怯懦的行为令许多臣子感到不满,尤其是一些热血的年轻臣子,潘佑便是其中之一。

李煜当政后,一日正在楼上读书的李煜闻到窗外飘来的梅花香,于是词兴大发,遂令潘群臣填词咏梅。大臣们讳莫如深,全担心自己不和时宜的言语会得罪了李煜,唯有潘佑什么也不顾,填词讽喻到:

楼上春寒山四面,

桃李不须夸烂漫,

已输了春风一半……

看似咏梅,实则暗讽李氏对淮南的不作为态度,严重点算抨击国政。

此词一出,颇令李煜不快,但终只是文辞,而且他爱惜潘佑的才华,也就原谅了潘佑,并且

依然重用他,命他牵头改革。而后来,由于诸多阻挠,改革失败。潘佑背下了失败的黑锅,李煜也与他在施展抱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只在吟诗作乐之时才会想起潘大才子。

眼见唐国势江河日下,可李后主身边的臣子全都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坐看社稷的日渐颓废,潘佑急得不得了,他是真的对李氏忠心,为江南百姓尽心,才会如此着急。于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潘佑一连向李煜上奏了七道针砭势必的奏疏,可惜都犹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应,最后李煜连见都不想再见他。他虽挂着内史舍人的官职,却不再参与国政,而是被打发去编修国史,过着清闲的日子,当然,该给的赏赐,李煜一样都没少给他。若不是今日李煜为了欢迎宋朝使团而设宴款待,潘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李煜呢!

他见李煜先是对宋使唯唯诺诺,毫无一国之君的硬气,不免一阵忧伤。卢多逊牛逼哄哄威逼李煜的时候,他就想站出来怒怼了,可是被身边的同僚给拉住了。

后来见李煜居然为了一首毫无实际意义词曲。居然一挥手就给了十万两,一点都没有改变,依然沉醉于诗词歌赋之中,逃避现实。他实在忍不住,便站了出来,将之前的词当众走念了一遍,目的是为了提醒李煜,当年失地之痛,不要再沉迷于文学,振作起来,复兴唐国。

可是,他的这一举动在李煜看来,却是 裸的一种污辱,是对他的讽刺,焉能不生气!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误入宋途】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七十五章 忠臣潘佑〗地址https://wap.275b.com/23_2379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