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巧言说服,让他人心服口服的策略(2/6)

面上看你是顺从的,但是,实际上你却是想以柔情软化对方,最后,对方在真情的攻略下就真的软化了,顺了你的想法。

心理点拔

求人办事,我们就要懂得心理掌控术。

1.利用对方的“同情心”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最为柔软的一部分,也许,它是人性的弱点,但是却可以为你打开成功之门。据说,凶残的鳄鱼在吞噬猎物的时候,总是要留下一串串“同情”的眼泪,由此折射出鳄鱼的狡诈之处。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也要善于“利用”别人的同情心,触动对方柔软的内心,最终获得帮助。

2.用情打开对方的心门

钥匙为什么能打开一把坚实的大锁?因为它最了解大锁的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就像是上了锁的大门,即使是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只有真情才能把打开那把大锁,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达到掌控对方心理的目的。

权威效应,令其坚信不疑

权威效应,又被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如果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就会受人敬重,而他所说的话以及所做的事情就很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一方面在于满足了人们的崇拜心理,威信、权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崇拜心理的作用使得他们对那些权威人士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另一方面由于人们都有“安全心理”,人们总是认为权威人物才是正确的楷模,听信他们的言论会使自己更具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本来那只是没有任何气味的蒸馏水,但由于“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而让许多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通过这个实验,直接体现了人们所具有的“安全心理”,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也可以称为“崇拜心理”,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言行要与权威人士保持一致性,自己只有相信权威人士的言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所以,这两种心理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利用“权威效应”的实例很多,比如在广告时请权威名人赞赏某种产品,在辩论说理时引用权威人士的话作为论据,等等。相传,南朝的刘勰写出《文心雕龙》后由于无人重视,他想请当时的大文学家沈约审阅,但沈约却不予理睬。后来他装扮成卖书人,将作品送给沈约。没想到沈约阅后评价极高,于是《文心雕龙》成为中国文学评论的经典名著了。因此,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利用“权威效应”,这能够达到引导或改变对方态度和行为的目的,通过“权威言论”来影响其心理,操控其言行。

浙江某小企业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了扩大市场,该企业决定招募各省会城市的代理商。在谈判桌上,该企业经理十分谦虚地说:“我们虽是小企业,却得到了商界人士的青睐,上次我带着产品去香港参加展销会,就连李嘉诚对咱们的产品也赞不绝口。”对方一听李嘉诚的名字,想都没有想就签下了代理商的合约。

李嘉诚作为商业中的权威人士,如果他都大加赞赏某企业的产品,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产品认证书”了。一般情况下,在某些方面有很深造诣并取得瞩目成就的权威人士往往更容易让人信服,因为人们更愿意认同权威人士的言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某位权威人士发表观点时,大家很少去怀疑甚至反对。当然,在这时候,人们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最新更新章节〖第10章 巧言说服,让他人心服口服的策略〗地址https://wap.275b.com/242_242018/10.html